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部分,借天改明,使勁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銀行卡,就是把錢存入到銀行,嗯,就是錢莊,然後錢莊會把你的錢的數額寫在這個卡里面,隨身攜帶就很方便。”鍾進衛想這樣解釋銀行卡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明白,畢竟這個是科技化的結果。
“那不就是銀票!”溫體仁直截了當的判斷。
“。。。。。。”鍾進衛無語,細想起來還真的不就是古代的銀票麼。
“這個,我們先不說銀行卡的事,先說紙幣。”鍾進衛趕緊轉移話題來掩飾自己對古人智慧估計不足的尷尬。
崇禎皇帝和溫體仁倒沒發現剛被鍾進衛鄙視過之事,繼續聽著鍾進衛的講解。
“紙幣比起實物貨幣,有顯而易見的優點。剛才溫大人有過對比,就不說了,現在主要講講怎麼發行紙幣。”鍾進衛的臉皮甚厚,自己都對貨幣這門經濟學科一知半解,卻在這裡充當大師。
“大明寶鈔之所以發行後仍然沒有成為市場上的主流貨幣,是因為發行方式的錯誤。”
鍾進衛回憶後世在網上看到的內容,說道:“大明的寶鈔印出來後,是直接給大臣,給軍隊的吧,還有是讓商人用銀兩來進行兌換,是不是這樣的?”
不是很肯定,還是先問下的好。
“是的。”溫體仁配合著給了答覆。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大明寶鈔應該是值那麼多銀兩了,但大明寶鈔的成本其實也沒多少,老百姓換了回去後,如果不能用來交易,就和普通的紙沒什麼兩樣了。而銀子和銅錢卻不一樣,就算不能用來交易,但其所含的價值還是在的,可以用來製作銀器銅皿之類的。是不是?”
大白話就是通俗易懂,誰也不能否認,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聽得明白。
“大明寶鈔一開始的時候,為什麼能用?是因為朝廷強制使用,朝廷說一貫寶鈔就是值一貫銀錢。可漸漸的寶鈔越發越多,我這手裡還有很多沒用完的,結果又收到好多。好,那我就拿著寶鈔四處買東西去,反正有很多,花不完。我這樣做,你這樣做,最後大家都這樣做,這麼做的最終結果就只有一個,一貫寶鈔買到的東西將會越來越少。而正是因為寶鈔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老百姓就對寶鈔越發的不信任,恨不得馬上出手,又開始用寶鈔買東西,於是,一輪一輪的下來,寶鈔也就是一張紙了。”
這些貶值的道理,溫體仁基本明白,但崇禎皇帝就不是很明白了,貨幣這塊內容,說實話,古代還沒有專門的人研究貨幣的經濟體制和規律,有明一朝的皇dì dū不怎麼理解,全是要用錢了就印寶鈔。
“那麼怎麼讓寶鈔重新從紙變為貨幣呢?我覺得現在是個好時候。”
“中興伯此言何解?”
“大明寶鈔已經有很多年沒有怎麼印製了,這樣,重新啟用大明寶鈔的歷史負擔就會輕很多。我們可以分幾步走。”
“第一步,回收以前的大明寶鈔,然後統統銷燬,把歷史負擔解決掉。”
崇禎皇帝搖搖頭:“朝廷現在沒有能力去回收大明寶鈔。”
“不是一比一的回收,可以用市場價去回收,比如一兩銀子回收幾千貫大明寶鈔。”
崇禎皇帝還是搖搖頭,朕的銀質容器都被融掉作為軍餉了,那還有額外的錢去回收以前發行的大明寶鈔。
“那算了,乾脆耍賴皮好了,咱們另外發行一套紙幣,這樣就沒有一點歷史負擔。”鍾進衛想著封建社會還是有好處的,就是真這樣賴皮掉了,好像也沒有什麼事情。
“鍾師傅且往下講。”
“第一步,召集全國最好的工匠,用最先進的印刷技術,和最好的紙幣專用紙來進行印刷紙幣,盡最大可能來杜絕偽造紙幣的可能xìng。”
紙幣的一大缺點就是怕偽造,這點,明朝人都是有見識的。以前的大明寶鈔上面直接就寫明,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二百五十兩,仍給犯人財產。偽造的處罰不可謂不重。
因此這第一步沒有任何問題,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理解。
“第二步,建立準備金制度。”
這個聽不明白了,崇禎皇帝問道:“何為準備金?”
“就是發行多少紙幣,就儲備多少實物。打個比方,朝廷要印一千兩紋銀的紙幣,就要有一千兩紋銀的儲備。”
“為何?”
“為了建立紙幣的信用體系。朝廷發了一千兩紋銀的紙幣出去,百姓擔心紙幣貶值,不值那麼多錢。那麼沒問題,百姓可以拿那個紙幣來換實在的紋銀。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百姓不用擔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