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部分,借天改明,使勁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串表現,心中頓時對鍾進衛有了改觀,中興伯果然和一般的達官貴人不一樣,一顆仁心,能為民所想,為民所憂。
祖大壽身後一將是何可綱,那rì他見建虜屠村的慘狀後,就想找建虜廝殺,被祖大壽罵了幼稚。
現在看監軍為昌黎百姓這麼著急,心中暗自敬佩,想著自己是不是該說點什麼,挺一挺監軍。
忽然,鍾進衛哈哈大笑起來。
中軍帳中的人一看鐘進衛這表現,心想,難不成中興伯瘋了,這笑得是那一出啊?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
鍾進衛大笑之後,冷然說道:“天朝上國的軍隊,個個明盔亮甲,人數比建虜還多,卻被欺到了自家門口。不思進取,只知明哲保身,連普通百姓都不如。如此軍隊,要之何用,我定當奏明皇上,減你等軍餉糧草,免得白養了一群廢物。”
鍾進衛說完之後,轉頭對著身後站著的顧百川道:“我們走。”說完就站起來準備走人。
孫承宗一聽,連忙站起來,攔住鍾進衛道:“中興伯休走,有話好好說。”
這裡的人,就孫承宗是最知道鍾進衛能量的,不但皇上對他信任有加,連以後軍隊的規劃,軍餉都是他在搗鼓。
雖然自己也得皇上信任,但這信任的基礎是來源於鍾進衛的舉薦。如果自己和中興伯發生衝突,非要在兩人之間選擇的話,他可以確定,皇上更信任鍾進衛。
而且據他的觀察,首輔溫體仁和鍾進衛的關係也非同一般,還有東廠提督和鍾進衛的關係也很好。不知不覺之間,鍾進衛已是大明官場舉重若輕的角sè了。
孫承宗不敢讓鍾進衛負氣而走,不但是有鍾進衛的威脅,而且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救不救昌黎百姓的這事是不能明說的,要這麼讓鍾進衛走了,把這事往外一傳,那些御史言官還不使勁彈劾,站大義名份上落井下石是他們最樂意乾的,他們才不會考慮你孫承宗是在為大局著想。
鍾進衛並不是真心想走,孫承宗一攔,他就順水推舟地站住了。但他還是帶著怒氣說道:“怎麼好好說?昌黎百姓沒有軍隊的保護,也不投降建虜,堅持抵禦幾萬韃子,苦苦期盼朝廷的援軍。現在你們一句話就把他們丟給了建虜,讓昌黎的百姓絕了一絲生機。”
鍾進衛說到這裡,也不確定昌黎在那個方位,胡亂指了一個方向道:“你們能聽到麼,昌黎百姓對朝廷援軍的哀求期盼;你們能看到麼,昌黎化為一片廢墟,屍橫遍野。廢墟上躺著我們的父老鄉親,眼裡還留著對你們的期盼。但到死都沒盼來援軍,他們那絕望的心情你們能感同身受麼?”
何可綱聽著鍾進衛那充滿感情地控訴,眼前浮現出了一幕幕以前看到過的,被建虜糟蹋掉的村莊、城鎮。他是遼人,曾經經歷過這種悲痛,此時聽著鍾進衛的一句句質問,比任何人都要感同身受。
何可綱悲憤之下,從祖大壽後側往前跨了一步,抱拳向鍾進衛一拱手道:“監軍,末將願往!”
一時之間,何可綱的舉動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祖大壽暗罵何可綱還是跟以前一樣幼稚,但也不敢在監軍面前制止他。
鍾進衛很意外祖大壽身後這將能站出來,雖然不認識他是誰,但鍾進衛很是高興,說道:“好,真男兒!我是監軍,代表的是皇上。我與你一起前去,讓昌黎的百姓明白,皇上沒有放棄他們,朝廷沒有拋棄他們。對,不拋棄,也不放棄,這是大明對百姓的態度,也是皇上的態度。”
從歷史上看,許多人批評崇禎皇帝對於剿滅西北的農民起義不夠堅決,是剿還是撫的態度首鼠兩端。這其實就從一個方面證明了崇禎皇帝對他的子民,是不拋棄、也不放棄的態度,只是可惜了在歷史上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幫到他。
祖大壽後面那將聽了鍾進衛的話,已是心有同感,特別是對於鍾進衛所說的不拋棄,不放棄的說法。因為他不是遼人,身在關寧軍中常被遼東世家排擠,常有一種被拋棄,被放棄的孤獨感。
現在他見監軍也要親自去,而且明說代表皇帝去,不禁大為佩服,他沒有普通明軍那種對建虜的恐懼之情,當下也站了出來,抱拳對鍾進衛道:“監軍,末將也願往。”
“小人熟悉昌黎附近地形,願為大軍探路。”胡浩也站了出來。
鍾進衛看著他們三個人,忽然想起一句話,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如果領導無能,底下的將領再有能耐,大部分都會埋沒。大明不是沒有敢戰之士,只是被人按住不得戰而已。
“好,你們都是好樣的,放心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