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1部分,東唐再續,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揮使劉鄩。
“大人久立不語,可是在思索破敵良策?”在劉鄩背後,不知何時出現一名十八九歲的青年悄聲問道。他既稱劉鄩為“大人”,自然是劉鄩之子。
“破敵良策?呵,此番若能破敵,卻是無須為父有何良策。”劉鄩淡淡地說道,面上看不出喜怒,只是總覺得他的目光有些幽遠,似乎盯著某處漆黑的夜幕,彷彿要從夜幕中發現些什麼。
“孩兒愚鈍,請大人指點。”那青年面露疑惑。
“今早,城中有人暗中送信於我,遂凝,你可知道這信是何人所寫,所寫何事?”
劉遂凝搖搖頭:“孩兒不知。”
“信上落款是李正陽。”劉鄩看著目瞪口呆地兒子,一字一頓地道:“他說,破葛便在今夜。”
劉遂凝又驚又喜:“右相真個來了?好極,妙極!”他用力猛一擊掌,歡喜道:“傳聞右相神算,天下無雙,他老人家既然來了,葛從周敗績難逃!大人,這訊息果然是好!”
劉鄩卻面色平靜,淡淡地道:“你說的右相‘他老人家’,比你也大不了幾歲。”
劉遂凝頓時一滯,尷尬道:“孩兒愚鈍不堪,教大人失望了。”
知子莫若父,劉鄩自然清楚自己這名長子能力其實並不算差,只是卻如何能跟那位在區區數年間,從一商賈庶子平步青雲而坐擁關中河中、叱吒天下的右相比擬?莫說是劉遂凝,就算他自己,也無此資格,這句話不過是父親對兒子的習慣性敲打罷了。
劉遂凝見父親沒有繼續怪罪之意,便試探著問:“大人是要看右相如何破敵麼?”
“原是如此。”劉鄩忽然一嘆:“如今卻失了興趣。”
劉遂凝不知父親之意,只能順著話頭問:“今夜城外,料來必有一場大戰,大人眉間鬱結,卻說意不在此,卻不知是為何發愁?”
劉鄩抬頭看了看浩瀚夜空,幽幽道:“為父在想春秋戰國時,齊國的霸業。”
戰國秦漢時期,東西關係問題比較突出。自戰國中期始,秦的東進成為東方諸侯所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從那時起,歷秦的兼併戰爭、諸侯反秦戰爭、楚漢戰爭及漢初中央政權處理與東方諸侯王國的關係,數百年間,東西關係問題一直是當時政治舞臺上顯著的一幕。在東西關係中,山東地位舉足輕重。
“齊國的霸業?”劉遂凝一時還未反應過來。
“春秋戰國之時,整個天下都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那些能順應歷史的潮流,變法自強的諸侯國常能稱霸諸侯。”劉鄩說著,看了劉遂凝一眼,續道:“那些能從諸侯之中脫穎而出的強國,除政治上變法自強外,還須有地理上條件。‘春秋五霸’中,齊據山東,晉據山西,秦據關中,楚據江漢,都有地利上的憑恃。‘戰國七雄’中,東齊西秦,南楚北燕,分立四方。山東之地,有低山丘陵,有東部平原,足以作為憑恃,所以,歷春秋、戰國之世,齊一直是東方強國。”
劉遂凝一時不知父親這話意有何指,只能點頭聽訓。
劉鄩的確有指點兒子的意思,細細分析道:“山東在春秋時為齊、魯之地。大抵泰山、沂山以北屬齊,西南屬魯。召陵之盟上,管仲對楚使說:‘賜我先君履,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這便指出了齊國四境,也暗示出了齊國的地利。齊桓公時,周室衰微,諸侯兼併,戎夷蠻狄侵入中原。齊桓公任用管仲實行改革。齊國兵強卒練,國威大振。齊桓公遂以實力為後盾,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多次會盟諸侯,北服戎狄,南威荊楚,尊奉周室,稱霸渚侯。齊桓公的霸業開‘春秋五霸’之先,也奠定了齊國作為一個大國的基礎。
到了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的戰爭更趨激烈。田氏篡齊後,也積極謀求向外發展。周顯王十二年,齊威王以鄒忌為相,改革政治,加強武備,齊漸成東方強國。差不多與此同時,西方的秦國在商鞅的主持下進行深刻的變革,漸成西方強國。
戰國初年,魏為中原霸主。齊秦兩強崛起,對魏國的霸業構成挑戰。齊國迫使原來向魏國朝貢的泗上小諸侯向齊朝貢;秦則爭魏河西之地。魏國在齊秦兩強東西夾擊的不利形勢下,自安邑遷都大梁,將目光轉向東方,又與齊發生矛盾。魏因攻趙、攻韓而兩度與齊發生戰爭。齊軍在田忌、孫臏率領之下,先後於周顯王十五年的桂陵之戰和周顯王二十七年的馬陵之戰中大敗魏軍。西方的秦國也連年對魏展開進攻,魏軍連連敗績。魏之霸業從此衰落。
魏國衰落後,齊、秦兩強東西對峙。齊國濱誨,有魚鹽之利,故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