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6部分,東唐再續,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朝統治的忠實擁護者。此外,為了表示對讀書人的尊崇,清政府也免除了士人本身的差徭和一切雜辦。
在這種不成文的制度下,特權階級與民眾的對立就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之一。官紳戶族自己不出役夫、不服徭役,同時還把部分稅賦轉移到貧民百姓身上,以耗羨為例,地方官經常不是按田賦向地方紳衿徵收耗羨,而是把耗羨銀轉嫁到貧民身上,讓貧民承擔起本應由紳衿們承擔的額外負擔。如此懸殊的待遇差別,加上貧富分配的日益不公,使老百姓的心理無法獲得平衡,反對和敵意的心理日益嚴重,這樣勢必會激化社會矛盾,這也是康熙王朝末年民變和暴動日益頻繁的原因。
紳衿已經享有法定的豁免雜項差徭的權利,但是他們還不滿足,還謀求種種非法特權,其不法行徑多種多樣:出入官衙,包攬訟詞;欺壓小民,橫行鄉里;無視國法,抗交錢糧丁賦,或者將別人的土地掛在自己名下,免除雜役從中漁利等等。雍正帝對此十分痛恨:“種種卑汙之事,難以悉數。”
紳衿的種種謀求非法權利的行為,既造成了平民與紳衿的對立,同時他們的不法行為也是產生吏治敗壞的一種社會因素,他們腐蝕各級官員,同時,他們的這種行為同政府的法令和權力也發生了衝突。李曜覺得,國家要保持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統治的穩定,就必須與不法紳衿作鬥爭。
雍正帝自然也明白這一點,於是他在即位之初,就開始實行打擊劣紳貪官、進行耗羨歸公的改革。當時,田文鏡等地方官把這種弊端上報給中央,說各府廳州縣的地方官“徵收錢糧,濫加耗羨,紳衿上役不令與民一體完納,任意減輕,而取償於百姓小戶”,這樣不僅減少了國庫收入、增加了人民負擔,同時使政府與人民的矛盾逐步變得尖銳。雍正帝抓住問題的癥結,把矛頭指向縉紳,希圖限制和剝奪他們的非法特權,使他們同平民一體當差。
於是,雍正二年二月,雍正帝下令革除“官戶”、“宦戶”、“儒戶”等名目,不給他們特權,讓他們與百姓一同交納錢糧和耗羨,一同當差服役。敢於違抗的紳衿,敢於隱瞞的地方官,一旦查出,即行重處。雍正帝深知地方官易同紳衿勾結,特地告誡他們要認真落實這項政策:“稍有瞻顧,不力革此弊者,或科道官參劾,或被旁人告發,查出必治以重罪。”過了兩年,雍正帝再次重申了紳衿只能免自己一人丁糧差役的政策,強調其子孫和家族成員不能減免。
地主紳衿從皇帝、朝廷那裡得到的特權,已相沿七八十年,現在新皇帝要予以剝奪,他們自然不會甘心。於是在實行士民一體當差的過程中,就引發了一場場激烈的剝奪與反抗的鬥爭。
河南鞏縣知縣張可標是第一個響應士民一體當差的人,雍正元年,他貼出佈告令“生員與百姓一體當差”。佈告剛一貼出,就引起了眾監生的不滿。恰好當時的縣學教官楊卓生向來和張可標不和,他藉此機會煽動眾監生鬧事,控告張可標貪婪不法,反對這一政策的落實。雍正帝得知此事後,一方面命令河南巡撫石文焯調查張可標是否有貪婪不法的行徑,另一方面嚴厲懲處了楊卓生和領頭鬧事的學生,這才穩定了鞏縣的社會秩序,保住了士民一體當差政策的順利執行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這場鬥爭剛剛平息,另一場鬥爭又相繼發生。雍正二年,因為築黃河堤防需要動用民工,河南封邱令唐綏祖因此制定出士民一體當差的政策,即按照田地數量來出工的措施:每一百畝田出一個人工,凡有田者一律出工,紳衿也不例外。這個命令一下,老百姓拍手叫好,因為能有一百畝土地的人,幾乎全是地主和富戶,百姓得若干家才能抽一個民工。但這個政策卻遭到了當地監生的反對。他們聲稱“徵收錢糧應分別儒戶、宦戶”,強烈要求唐綏祖維護他們的所謂特權。此後,封邱生員王遜、武生範瑚等人又攔截唐綏祖,強迫他取消實行按田出夫的政策。唐綏祖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要求,因而使眾生員群情激憤。於是,他們決定以罷考的方式反對士民一體當差政策。同年五月,河南省舉行縣試,河南學政張廷璐奉旨到開封監考,封邱眾監生在考場上鬧事,武生範瑚把少數應試者的試卷搶去,當眾撕毀,以此表示對士民一體當差制度的抗議。事發後,河南總督田文鏡、巡撫石文焯迅速向雍正帝作了彙報,雍正帝下令嚴查、嚴辦,派吏部侍郎沈近思、刑部侍郎阿爾松阿到河南審理此案。
田文鏡在審案的過程中表現得過於偏激,為了實現士民一體當差,他打擊科甲出身的官員和知識分子的力度稍稍過火,引起河南“讀書人”的反對,科甲出身的張廷璐、開歸道陳時夏以及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