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7部分,東唐再續,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冥思苦想,到底用什麼方法才能拿下劍門關呢?
正在這時,副總參謀長、兩川行營副都統史建瑭求見,李曜自然命他進見。他進屋時行了個軍禮,道:“右相,我等奉命在蜀軍受降將士中徵詢攻關良策,有一降卒言,他有入蜀計策獻上,末將自作主張,以帶此人前來,正在門外候見。”
李曜點點頭,說請他進來。
這位降卒走進來雙膝跪在地上說:“小人張汵,關中人氏,曾為蜀國軍校,已投誠麾下,特來拜見右相。”
李曜打量了一番張汵後說:“你找本相何事,可起來詳述。”隨即就吩咐左右一句:“賜座。”
張汵站起身來恭身一禮、然後退坐席上,道:“末將雖遠離故土,但不忘鄉情不忘國!受右相感召,特向右相獻上一個入蜀小計。”
李曜聽後頗為驚訝,道:“哦?你有何計幫助本相攻入劍門關?”
“攻入劍門關之事,末將全然不懂,末將只能幫助右相繞過劍門關。”
“嗯?繞過劍門?往哪繞?”
“從關北的望喜鎮過江東南行,再過萬山之中的益光鎮,翻過數重大山便到嘉陵江邊。過江不遠就是離關南二十里地的青疆寨。這時的劍門關就失去天險的作用了。此寨是劍門關通往成都官道上的最後一個寨子,憑右相十萬雄師,要拿下青疆寨豈不易如反掌。”
李曜邊聽張汵所說的來蘇小徑,邊站在地圖前、來回反覆尋找了許久後說:“怎找不著你所說到嘉陵江邊的小路?”
張汵連忙解釋說:“來蘇小徑確實存在!它蜿蜒起伏近百里,翻過十多座山,隱蔽在深山密林之中。莫說您是初來乍到之人,就是蜀國上下君臣帥將、軍校也無一人知曉。如果地圖上能看得出來,右相還用得著末將來說嗎?”
李曜想了想,又問:“西去青疆寨的嘉陵江水湍急嗎?”
張汵回應道:“正因為水流湍急,蜀軍才沒有在此重點設防。但水流再急,總比劍門關好過得多。”
李曜被說得將信將疑,他凝視著張汵、突然冒出一句話:“那你又怎麼會知道這條神秘的小道?”
張汵不慌不忙地回答:“啟稟右相,末將的家就在來蘇小徑上、三戶人家的山窪來蘇小村。說來話長,當初關中戰亂,末將隨家父入川,一次獨自一人來此處山上砍柴,餓暈在山間、被恩公老樵夫救起,他見我忠厚勤快,就接受我落戶、做了他的上門女婿。這裡的人不外出遠行,唯有我尋看家父常抄近路。”
李曜又一次寒氣逼人地、直視張汵的神色說:“你編得這般周圓,本相就會相信嗎?說,你是不是受蜀軍指派,誘騙本相鑽進你們的圈套。”
張汵斬釘截鐵地說:“右相若不相信,末將可為部隊帶路。再不相信,可把末將扣留在此,先派人到來蘇村,那裡有末將的恩公和妻兒。”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曜也就不再囉嗦,直截了當地道:“既然如此,醜話、好話本相都說在前面,若查實你是蜀國派來害我的細作,你和妻兒老小連同九族都要全部殺光。你若真心投效朝廷,領我們繞過劍門關後,計大功一件,本相也當重賞於你,晉升三級、賞錢三千貫,決無戲言!”
“謝右相恩典!”
臨時帥府今天格外森嚴,房內外過道上都加了崗哨。中書令、十二衛大將軍兼兩川行營都統李存曜召集攻打劍門關的重要軍事會議。
議事廳裡,下方兩側各置三張雙人幾桌,副帥史建瑭和謀士李襲吉坐在左上席。
臨時充當行軍轉運使的馮道和利州刺史劉彥琮坐在右上席。朱八戒、咄爾、張光遠、史儼等一眾將領分別入座左中桌和右中席。其餘偏將在左右的下席。
帳幔後高懸“威鎮險廊”黑底金字匾額,背面牆上大幅虎嘯山林圖。李曜身著帥袍端坐在虎皮扶靠椅、中央的翹角長案桌後,身後兩側站立著貼身侍衛。
李存曜發聲曰:“劍門天險,古稱‘一夫荷戈,萬夫莫前’,然則我等奉君命而來討逆賊寇,再難亦須破之,諸君可各陳進取之策。”
此時總參和隨軍參謀都沒什麼好辦法,大夥也只能想著,不如就來個硬碰硬,強攻劍閣,以如今大軍連戰連捷的氣勢,劍閣天險也未必能擋!
但李曜怎會有在這種天險之前硬攻的愛好,便說軍校張汵的來蘇繞關計,餘等試論如何赴之?一併議決。
憨娃兒一聽不用攻堅就能直接殺進蜀國,搶先發言:“天下有這等好事,何不繞它一圈試試!”他雖然憨痴,但並非呆傻,也不是隻管硬衝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