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0部分,東唐再續,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鑿目,棄之而去”的情況比比皆是。

為了斷絕當地漢人和中原唐朝的血脈和情感聯絡,吐蕃人還要求漢民不得穿著漢族服裝,必須如吐蕃人一般,辮髮左衽(無風注:漢服均是右衽,即衣服左領壓住右領,對面看是個y形狀,少數民族正好相反。這是由於漢族以右為尊,少數民族以左為尊,要把尊的一邊掩起來。對於漢民來說,左衽的只有兩種人,死者或者蠻夷,所以在一些漢人畫作裡面,有時能看到左衽的人,其實那是暗指已經去世的人)。每年的春節是漢人唯一被准許身著漢服的日子,沙州的漢人在家裡穿著漢服祭拜祖先,都痛苦得淚流滿面。

建中元年(780),當時的太常少卿(禮部負責祭祀的官員)韋倫在奉命出使吐蕃後,路經隴西一帶返回長安,一路見當地漢人“毛裘篷首,窺覷牆隙”,有人哭泣、有人向東跪拜、還有人密奏吐蕃在當地的虛實,盼望唐軍前來收復失地。

但是很可惜,四十多年後,唐軍依然沒來。

穆宗長慶二年(822年),大理卿劉元鼎前往吐蕃會盟,路過龍支城(青海樂都),有上千名老人沿路拜泣,自稱是當年被俘的唐軍,問當今天子安否,“子孫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兵何日來?”

一個“未忍”,道盡多少艱辛,不知聽到這些話的劉元鼎,是難過、尷尬,還是無奈?

這一切,一直到張義潮舉起光復沙州的大旗,才得到改變。

和後世橫跨亞歐大陸的蒙古帝國有相似之處的是:吐蕃人同樣善戰(確實給唐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並且攻佔過長安)、也同樣不善於管理。河西之地,本來土地並非貧瘠,在大唐統治時曾經修築過很多水利和農業設施,但吐蕃統治之後,開始逐年荒蕪。

同時,大唐在由盛轉衰時,幸運地出現了一代名相李泌。李泌是中唐時傑出的政治家,歷玄宗至德宗四代帝王,始終進退自如。在李泌的政策指引下,唐與回鶻、阿拉伯、南詔等國共同結盟、構建起了針對吐蕃的包圍圈,吐蕃從此在政治上進入絕境,無力擴張。不能擴張,也就無法掠奪,不善經營管理領地帶來的惡劣後果開始變得尖銳起來。

會昌年間(841…846),由於連年災害,吐蕃發生了大規模的饑荒,餓殍遍地。會昌二年,吐蕃贊普郎達瑪遇刺,死時無子,內臣立了他妻子綝氏的一個內侄名叫雲丹的為新贊普(這人選離譜得真是太遠了),自然引起多方不服,從此吐蕃陷入內戰。

在內戰中取得階段性勝利的人是原吐蕃大將尚恐熱(又名論恐熱),在擊敗了主要對手之後,尚恐熱自封為吐蕃宰相,縱兵大掠河西,“殺其丁壯,劓刖其羸老及婦人”。

大唐看出吐蕃的窮途末路,在國力衰敗的情況下仍試圖派兵向西小規模進軍。大中元年(847)五月,河東節度使王宰率代北諸軍,於鹽州大敗尚恐熱所率吐蕃軍。次年十二月,鳳翔節度使崔珙奏“破吐蕃,克清水”,並一舉收復了原州、石門等六關和威州、扶州。吐蕃的兇殘和唐軍的區域性勝利,刺激了張義潮最終發動了沙州起義。

張義潮,生於貞元十五年(無風注:實際上歷史考證認為只是這一年“前後”,本書裡只好定論,但請注意這只是小說之言。),沙州敦煌縣神沙鄉人,是沙州陷落後在吐蕃的統治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張氏在河西,是名門望族,世居沙州,張義潮的父親張謙逸曾在朝為官,官至工部尚書。張義潮一代有史料記載的張氏兄妹共三人,長兄張義譚,相對低調的一個寬厚長者,一直自願隱身於張義潮身後;姐姐張媚媚,出家為尼,法號了空;另外的幼弟,就是張義潮。

據傳言,張義潮最崇拜的人是高仙芝部下的第一大將封常清,立志以封常清為榜樣,曾一筆一畫地抄寫封常清在安史之亂中被誣陷處死前所作的《封常清謝死表聞》。耳聞目睹當地漢人被壓迫的悲慘生活,張義潮對吐蕃統治下的沙州現狀極為不滿。但是由於吐蕃之前的高壓統治,一直隱忍到五十歲。

張義潮自幼習文練武,極有謀略。按照張家自己略帶誇張的記載,是“得孫武、白起之精,見韜鈐(古代兵書《六韜》、《玉鈐篇》的並稱,泛指兵書)之骨髓”。當此時機,張義潮“知吐蕃之運盡,誓心歸國,決心無疑”。

張義潮起義的核心力量來自於三方面:望族、僧侶和當地豪傑。當年沙州陷落的時候,名門望族的保全為起義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準備;僧侶的協助擴大了起義在民間的影響力和認同感;而豪傑成為了起義中的中高層骨幹領袖,在張義潮和普通民眾的中間層級起到了很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賀府千金

點絳唇

亂古墓地

僻處自說

炮灰有毒

車水馬龍01

正義如我不可能是酒廠之光

木遁使者

不照騙算什麼網戀[電競]

阿拉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