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一箇中國革命親歷者的私人記錄,孤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定,我若不取款,每月的活期利息按定期利息計算。
中宣部的行政經費,每月需報送一個預算計劃。月初陶希晉、黃愛民和我三個人湊在一起,商議中宣部的各項開支,買紙菸需要多少錢,買筆記本需要多少錢,買稿紙需要多少錢,買笤帚我用鉛筆頭一一記下。如果預算超標,需要申請追加經費,本來相差三千元,只要求追加兩千元,不會搞“大高帽子”。
陶希晉指點我:“如果柯柏年、黃華他們找你要筆記本,你必須讓他們把舊本子拿出來,你一頁一頁翻翻,是不是上面全部寫滿了字,如果沒有用完,讓他們先用,這樣壓他們一日兩日,一月兩月的,本來一年要用五個本子,可能四個本子就夠用了。”
我在月初把預算計劃交給辦公廳的行政處,每月十日之前,行政處就通知我:你們中宣部的那個預算送到銀行,銀行答應給錢,你可以去用款子了。到了月底,中央辦公廳行政處長張子良召集楊家嶺各機關的管理員,開一次碰頭會,老老少少十幾個人吵吵嚷嚷地向張子良抱怨經費不夠用,要求從行政處領一些筆墨紙張。這時,張子良就表揚我:“你們各個單位,凡是經費不夠花的,都要向中宣部李管理員學習,他一年也不找我要一回東西。”
我的一攤工作很簡單,保證筆墨紙張和香菸的供應就行,閒散無事四處聊天玩耍。黃華對我說:“李管理員,你真閒逸,我每天教你一個英語字,將來一定會有大用處。”
我說:“中國字還沒學好呢,還學外國字。算了吧!”
黃華說:“你呀,將來甭後悔!”
我說:“有啥後悔的,有衣穿有飯吃,還要費那些腦筋幹啥。”
延安交際處的管理員俄語相當好,他說:“我教你學習俄語吧,將來到了東北,遇見蘇聯的大姑娘、小媳婦,跟她們說幾句話,不要讓她們小瞧咱們是‘老土’。”我跟他學了幾句“列巴,哈老少。”
跟隨徐特立老人開荒
徐特立,毛主席在湖南長沙師範讀書的老師。他43歲時赴法勤工儉學,曾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是參加長征的最年長者。1941年,徐特立60歲,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延安軍民尊稱他為徐老。
1942年初春,中宣部除病號外,共有三十多人在徐老的帶領下,開荒種土豆和穀子。楊家嶺的中組部、中宣部、辦公廳、婦聯、警衛連、保衛部都在楊家嶺左右的山上開荒,中宣部種土豆的地方是楊家嶺後山,山上有一座學校,二十幾間窯洞,住了一群文人。這個學校馱水的毛驢天天穿過楊家嶺山溝,去延河取水。我們開荒時,喝的開水就是由他們供應。學校管理員名叫劉山,日本投降後,我和劉山又在承德相遇。
開荒的日子,大家肩扛五斤半的大钁頭,頂著星星上山,迎著月亮回營。我們幾個年輕人勸徐老:“徐老,您這麼大年紀也來開荒!快回去吧,我們一人多刨一钁頭,就把您那份兒捎出來了。”
徐老不願意:“開玩笑喲,毛主席那麼多的事情還去開荒,我怎麼不能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來來來,和你們小夥子賽一賽。”
大家站成一條散兵線的架勢,一字排開,每人挖六钁頭寬的一條荒坡地,從山腳向山頂推進。徐老緊挨著我,他說:“小李,我們倆比賽呀,看誰挖得好,挖得塊,挖得多!”一聲吶喊,同志們奮臂揮鋤,暗暗使勁,都要爭第一。徐老揮動著钁頭一起一落,不慌不忙。我偷偷向徐老那邊擠過去兩钁頭,徐老發現了,喊了起來:“你不要侵佔我的根據地!”我不理他,一個勁地向前挖。到了山頂,回頭看徐老還沒挖到半山腰兒,我返回身來接應徐老。中宣部當時只有我和徐老的警衛員小秦等幾個年輕人,其餘像陶希晉、董純才、柯柏年等人,都三十多歲了。
我替徐老扛著钁頭,一起走上山頂。大家都坐在地上,喝著食堂送來的開水。徐老說:“老頭兒是不行了,還是小夥子們呀!”大家都喊:“徐老喝水,徐老喝水!”徐老接過水碗遞給我說:“讓小李先喝,這小夥子真能幹,我挖一鋤,鋤頭就舉不起來,落地也沒勁了!”徐老總是管钁頭叫做鋤頭。
吃中午飯時,楊家嶺食堂送來兩擔饅頭,一擔綠豆二米粥,一擔碗筷和鹹蘿蔔。食堂管理員說:“今天的饅頭管夠!”
徐老端著飯碗湊到我跟前:“小夥子,能幹就能吃呀!我今天看你能吃多少饅頭!”
我說:“甭看,要不嚇你一跳!”。我喝了兩碗二米粥,吃了一個鹹蘿蔔和十二個饅頭,還把徐老掰下的半個饅頭也吃了。
徐老瞪起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