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部分,明血 作者:老茅,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造謠代善與努爾哈赤大妃有染。 代善才沒有立為太子。
努爾哈赤死後,代善與皇太極、莽古爾泰、阿敏同為四大貝勒,莽古爾泰、阿敏先後被皇太極所廢,唯有代善因為表現乖巧,表現得對皇太極忠心,才沒有被廢,事實上,代善的野心在努爾哈赤諸子中算不大的一人,他至少曾有二次機會取得滿清的主導權,兩次都放過。
一次自然是在努爾哈赤死後之時。 當時支援代善的人最多。他若是硬要和皇太極相爭,皇太極不一定可以爭過。 不過,這樣一來,代善並無皇太極地手腕,內部發生火拼地機率比較大,第二次當然是皇太極死後,代善比起多爾袞更有資格當攝政王,代善卻親手處死鼓動多爾袞當皇帝地兩個兒孫碩託與阿達禮後,退出了與多爾袞相爭。
對於代善來說,他已經老了,而且看到了大清最輝煌的時期,此生已無憾,以滿人地人力,繼續留在北京實在太危險,滿洲才是滿人的根本,有從北京掠來的這些財物,足夠滿人舒舒服服的過一生,何必再冒險。
代善地想法得到許多滿清貴族的附和,當時攻下京城,許多滿人就打著搶一把就走的主意,若不是漢人大臣的苦勸加上多爾袞的堅持,滿人早已退出關外,如今近一半的兵力丟失,許多人相互埋怨地同時,回滿洲的呼聲高漲起來。
鄭親王濟爾哈朗則是代表著另一股勢力,這股勢力忠於小皇帝福臨,時時擔心多爾袞會謀朝篡位,對於多爾袞非常警惕,如今有機會拉多爾袞下馬,自然不肯放過。
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兄弟舒爾哈齊之子,舒爾哈齊在努爾哈赤起事時,曾經立下頗多戰功,成為努爾哈赤的左右手,不過,舒爾哈齊隨著勢力漸漲,卻不滿足屈於兄長之下,曾想依靠明軍的幫助謀求自立,最後被努爾哈赤採取斷然措施解除了兵權,幽禁而死。
父親的死,對於濟爾哈郎卻沒有受到多少影響,他從小寄養在努爾哈赤家中,形同努爾哈赤的親子,與皇太極更是交情莫逆,比親兄弟更親,皇太極登位後,濟爾哈朗的地位得到極大提升,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因為觸怒皇太極,被皇太極解除兵權幽禁,其所部財物人口全部轉為濟爾哈郎,絲毫不擔心濟爾哈郎與阿敏是親兄弟會反對自己,可見皇太極對濟爾哈郎的信任。
皇太極死後,濟爾哈郎與代善、多爾袞同為三大輔政,地位已經不在多爾袞之下,多爾袞當上了攝政王,濟爾哈朗也被福臨封為輔政王,或許是接受父兄都太過跋扈的教訓,濟爾哈郎為人低調,同為兩大輔政王,濟爾哈郎在多爾袞面前簡直是窩囊透頂,主動要求將自己排在多爾袞前面地名次放到多爾袞之下,並要求諸王大臣商討國事時,只報告多爾袞即可,不必報告自己。 他諭令部院各官,以後有事先啟知睿親王,把自己地名字放在後頭。
不過,濟爾哈郎的退讓卻沒有受到多爾袞地感激,多爾袞反而認為理當如此,隨著清軍入關一路順利,多爾袞的威望也得到提升,多爾袞對於濟爾哈郎和自己地位相同更加不滿,他自己的王府壯麗不下皇宮,卻藉口濟爾哈郎王府超標,擺黜了濟爾哈郎的輔政王,換上多鐸。
濟爾哈郎對多爾袞一再容忍,卻不代表沒有火性,他更擔心隨著多爾袞的野心一步步壯大,到時無人能制,會自立為帝,這次多鐸失敗對大清是一個天大的損失,只是卻是一個將多爾袞拉下來的絕好機會,濟爾哈郎當然不能錯過。
對於濟爾哈郎,多爾袞卻並不擔心,以前兩人同為輔政王時,多爾袞對濟爾哈郎說撤就撤,何況現在,濟爾哈郎雖然跳得歡,他只要聯合皇太后下一道旨,濟爾哈郎就只能老老實實,多爾袞真正擔心的是代善,以代善的地位和威望,他只要撤出北京,必定會有大批人跟隨,到時大清就可能永遠回不來了。
禮親王府後堂,幾名打扮的花裡胡哨的戲子正在臺上伊伊呀呀的唱著戲,臺下,留著花白頭髮的代善和阿巴泰兩人一邊聽戲,一邊低聲談話。
努爾哈赤有十六子,阿巴泰排第七,排在前十名的除了兩人就還有一個老九巴布泰還話著,接下來就是老十二阿濟格,老十三賴慕布,老十四多爾袞、老十五多鐸,其他兄弟都已調零,他們或是戰死,或是病死,數人還是被自己的父兄親手處死。
如今多鐸生死未卜,即使是活著回來,他的前途也肯定廢了,基本可以說,努爾哈赤十六子只剩下六人。
六人之中,巴布泰、賴慕布兩人戰功不顯,地位也不高,阿巴泰雖然地位比代善和多爾袞地位稍遜,可是也戰功赫赫,在滿人當中不可輕視。
“二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