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
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7部分,國策[完本]作者:閃爍,向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後花上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地時間進行分析,最後還得設法將處理結果發給正在執行任務的間諜。即便不考慮情報的及時性,資訊一來一去的巨大風險,讓很多間諜寧願相信知覺判斷,也不願意冒險。
因為採用定向紅外波段鐳射通訊技術,所以安全性不存在任何問題。
見到搭檔還在忙碌,胡銳翔拿起泉水瓶。
守了幾個小時,為的就是拍下幾十秒的錄象資料。
科技迅速進步。讓胡銳翔這種“上了年紀”地間諜有點難以適應。
15年前。胡銳翔加入軍情局地時候。科技僅限於一些“小玩意”。比如裝在紐扣上地攝像機、貼片式跟蹤器、微型錄音機、遙控飛機等等。只需要簡單訓練或者看看說明書就能搞懂這些“小玩意”地使用方法。
3年前成為高階間諜。獲得”代號時。胡銳翔面對地則是一大堆“高科技”。
為期半年地培訓中。胡銳翔不得不承認“歲月不饒人”。
雖然只有37歲。但是比起周翔這類前”地間諜。屬於“80後”地胡銳翔更注重傳統。而不是日新月異地高科技。
接過搭檔遞來地水瓶。周翔喝了兩口。繼續全神貫注進行資料對比分析。
實際上,周翔只比胡銳翔小7歲,屬於同一代人。與胡銳翔不同地是,周翔拿到計算機軟體工程與電子工程雙博士學位之後才加入情報機構,成為軍情局有史以來第一批“高學歷”間諜。
劉曉賓擔任軍情局副局長之前,周翔這類間諜只能幹輔助工作。
作為軍情局歷史上第一個以局長搭檔身份擔任專門負責技術類工作的副局長,劉曉賓推動“情報技術革命”時,重視的不僅僅是高技術對情報工作產生的推動效應,還非常重視技術地實際操作與應用。
周翔非常幸運,成為了軍情局第一批得到提拔、與高階間諜搭檔的“技術員”。
李存勳正式上任後,提拔了數名與局長直接聯絡的高階間諜。半年“強化”培訓,胡銳翔這類老資格間諜“技術不足”的問題暴露無。按照劉曉賓的建議,李存勳給每位高階間諜配備一名精通技術的搭檔,充分發揮高階間諜地經驗與技術人員的能力。
實踐證明,新地搭配方式非常理想。
“OKK,結果出來了。”周翔將螢幕轉向了胡銳翔,說道,“先離開的轎車屬於朝鮮武裝力量司令部少校參謀、武裝力量副統帥高階助理李孝文,後離開地轎車屬於平壤‘新概念’汽車租賃公司、五天前租給了一個叫谷良平的商人。軍情局地記錄顯示,此人是大連某進出口公司的老闆,三年前第一次來朝鮮,在新義州經濟特區開了分公司,主要經營出口貿易。三年間,總共四次入朝,非常有規律,間隔時間四到五個月,每次在朝鮮停留五到七日。問題不是很大,應該是普通商人。”
“普通商人會與掌握軍事情報的參謀見面?”
周翔微微皺了下眉頭。
“擴大交叉對比範圍,查出谷良平第一次公開活動的時間,還有他在大連開設的進出口公司的具體情況。”胡銳翔沉思一陣,說道,“把他四次入朝的準確時間調出來。”
周翔點了點頭,先調出了最簡單的資訊。
計算機螢幕上的資訊,胡銳翔思考了一陣,說道:入
有問題。如果我沒有記錯,他第二次入朝的第三天,力量司令部的一名上校參謀在平壤郊區死於交通事故;他第三次入朝的第四天,剛剛從平壤衛戍部隊調入武裝力量司令部的一名少校軍官家裡失火,被活活燒死了。他第四次入朝,與李孝文在平壤郊區見面。你覺得,這些都是偶然事件嗎?”
周翔暗暗一驚,對胡銳翔的記憶力不得不深表佩服。
“這個叫谷良平的人,不是日本間諜、就是韓國間諜。”胡銳翔看了眼搭檔,說道,“如果他的第一次公開活動時間在第一次入朝前一年,我的猜測就不會有錯。”
“查到了。”周翔長吸了口氣,“確實如你所說,他的第一份記錄是2022年1月。”
“公司呢?”
“正在查。”周翔在計算機上輸入了幾行指令,“註冊手續完整,地址是延安路27號,等等公司的註冊時間是20177年7月,比他第一次公開活動早了三年半”
“情報機構的皮包公司。”胡銳翔淡淡一笑,說道,“把訊息發回去,要求協助調查。”
“已經傳回去了。”
“發出黃色情報安全警報。”胡銳翔沉思一嚇,說道,“三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