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
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2部分,國策[完本]作者:閃爍,向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要的一項就是增進兩岸軍事互信,趙潤東承諾在2026年底之前將部署在海峽對岸的所有短程彈道導彈、一半的空中力量與三分之一的地面軍事力量後撤至少250千米)。
雖然兩岸關
重大的全球大蕭條正在消退,但是兩岸經濟已經連成乎所有島內民眾都從與大陸的合作中獲得好處。用西方新聞媒體的話來說,只要大陸在政治體制上進行深入改革,與臺灣拉近距離,兩岸和平統一將是必然結果。
事實上,阻礙兩岸和平統一的正是政治體制。
2027年春節期間(正值共和國政權更迭時期),臺灣3家民間調查機構分別進行了民意調查。84%的島內民眾認為兩岸的經貿合作能夠最大限度的促進兩岸和平統一,95%的島內民眾相信能夠從兩岸合作中獲得好處,74%的島內民眾相信能夠在兩岸和平統一之後得到更多的實惠,81%的的島內民眾希望兩岸能夠以談判協商的方式完成和平統一;可是有78%的島內民眾認為大陸的政治體制是阻礙兩岸和平統一的關鍵因素,82%的島內民眾希望大陸能夠在政治體制改革上做出更大努力,87%的島內民眾認為只有在大陸完成政治體制改革之後才應該與大陸和平統一。
這些調查資料準確反應出了兩岸關係,或者說反映出了島內同胞對和平統一的看法。
王元慶上臺執政後,針對兩岸關係提出“三項建議”,即共同發展、深化交流,充分互信、相互尊重,談判磋商、和平統一。結合“98識”,成為共和國解決臺灣問題的主要指導方針。
初,參加“南海邊經濟共同體”首腦峰會時,王元慶與臺灣“總統”首次接觸,提出兩岸領導人會晤應該常態化,暗示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訪問”臺灣,在臺北與臺灣領導人進行正式會晤,也歡迎臺灣領導人擇機“訪問”大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