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部分
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3部分,國策[完本]作者:閃爍,向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但有章法,而且有明確的目的。
東部戰場上“行雲流水”般的進攻打得極為順暢。
以38軍為主的地面部隊在2萬多平方千米的戰場上左衝右突,完全按照“運動戰”的經典戰術作戰,在運動中分割敵人、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在運動中推進戰線,把擁有多萬兵力的韓軍當成了手上的玩物,沒給敵人任何反擊機會。
對韓軍第團軍來說,關鍵不是如何反擊,而是如何抓住反擊物件!
打到這個地步,實是韓軍的悲哀。
拋開38軍、快反7711旅與空中突擊的快速突擊能力,就能發現,共和國陸軍在東部戰場上大打“運動戰”,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算上參的軍直屬炮兵,共和國陸軍僅在東部戰場上投入了大約5萬兵力。
按照兵力計算,進攻方僅有防守方的分之一!
即便共和國:軍掌握了除兵力之外的所有有利因素,用5萬兵力殲
滅40多萬敵人。也絕對算得上是戰爭史上地奇蹟。
不打運動戰。共和國陸軍少需要投入15萬地面部隊。
共和國陸軍不是湊不15萬地面部隊。而是無法承擔由此帶來地傷亡。也無法提供充足地後勤保障。
顯然。裴承毅沒有選擇地餘地。
共和國陸軍在東部戰場上打“大縱深運動戰”地另外一個目地是吸引韓軍注意力。為西部戰場上地進攻行動創造有利條件。
因為39軍戰鬥力充足。所以“運動”範圍遠不如38軍。
最重要的是,西部戰場上的進攻有明確目的,除了殲滅韓軍第3集團軍之外,還要攻佔開城與漢城。在此情況下管39軍戰鬥力如何,都得集中兵力,避免大範圍運動分散進攻實力。
讓韓軍看不懂的是軍打下了仁川,為什麼還要回頭攻開啟城?
背靠仁川軍有足夠的資本攻打漢城。
韓軍看不懂,不是韓軍將領素質低下,而是韓軍嚴重缺乏獲取戰場資訊的手段。
現代戰爭中,資訊的重要性派在火力前面,成為克敵制勝的頭號先決條件。誰準確掌握戰場資訊,誰就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雖然美國一直在為韓國提供包括軍事情報在內的軍事援助,但是美國已經撤軍,無法向戰場派遣戰術偵察力量而失去了獲得戰術情報的手段。即便美國傾囊相助,也只能為韓國提供戰略情報,無法為韓國提供戰術情報。
戰略情報最多確定共和國發動第三次戰役的目的,而無法從中得知具體的戰術行動。
第三次戰役開始後,美國調集近20偵察衛星監視朝鮮半島,平均每小時就能獲得一份戰場情報。
可以說軍的衛星偵察能力達到了非常驚人的程度。
即便如此,美國仍然無法為韓國提供準確的戰術情報。
小時,足夠共和國陸軍的突擊部隊跑上幾十千米,或者完成一場小規殲滅戰了。
在此情況下,韓軍將領怎麼可能知道共和國陸軍的戰術意圖?
別說韓軍將領連美軍將領都看不懂共和國陸軍的戰術。
從一開始,美軍就堅信共和國陸軍發動第三次戰役的根本目的是攻佔漢城,讓朝鮮臨時政府到“首都”辦公復朝鮮政權的合法性,為共和國陸軍在朝鮮半島上展開更大規的作戰行動提供法理依據。
39軍攻佔仁川與富川之後乎所有美軍將領都認為共和國陸軍將盡快攻打漢城。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確實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當然是所有美軍將領都被矇在鼓裡。
回到關島的杜奇威在12日下午就發出警告,要求韓軍儘快出兵攻打汶山,阻止39軍回頭攻開啟城,加強開城的防禦。
只是,這份警告沒有受到重視,因為韓軍將領認為“敗軍之將”沒有發言權。
非常不幸,杜奇威“猜”中了。雖然不是絕對準確,因為攻開啟城的不是已經南下的39軍作戰部隊,而是留在後方的作戰部隊,即便韓軍在12日夜間攻打汶山,也無法阻止共和國陸軍攻開啟城,但是杜奇威的分析判斷引起了即將上任的當選總統韋斯特伍德的高度重視。
13日上午,杜奇威乘坐“專機”返回華盛頓。
飛行途中,杜奇威與弗雷德裡克與韋斯特伍德
話,彙報他對共和國陸軍下一步作戰行動的推測。
按照杜奇威的分析,共和國陸軍攻開啟城的目的是確保後方安全。
只要共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