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部分
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2部分,國策[完本]作者:閃爍,向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信中心,所以英國首相不得不在焦急與無奈中等待了近1個小時。
在這1個小時內,喬治沒有讓大腦停轉。
戰爭突然爆發,即要做出果斷決策,又要首先理清頭緒。
如果挑戰“大英帝國。的僅僅是南美洲那個夜郎自大的國家,喬治就不用度過數十個,不眠不休的夜晚。英再政局也不會持續動盪力年之久。
力年前;當選地方議員時,喬治就知道,隨著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轉變,英國只能在兩個,超級大國、與一個正在努力成為超級大國的地區組織的夾縫中求生存。作為工黨成員,喬治卻始終堅信,投靠任何一方都不是確保英國利益的最佳辦法,只有在各方勢力中周旋,依靠英國的國際影響力,扮演戰略平衡者的角色,才能最大限度的維護英國利益。正是憑藉這種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喬治在口年戰勝了黨內競爭者,成為工黨黨魁,並且在7年後(英國大選襲7年舉行一次)率領連續在兩次大選中一敗塗地的工黨擊敗了保守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且與第四大的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按照相關制度,在沒有任何一個政黨獲得議會半數以上席位的情況下。首先由第一大黨出面聯合其他政黨,組建聯合政府),再次成為執政黨。
不管在哪,理想與現實總有很大的差距。
喬治住進唐寧街舊號不到1年。印度戰爭爆發。雖然經過數十年的變遷,印度與英國的關係大不如前,但是印度仍然是英聯邦成員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英語國家,也是最受英國選民關注的國家之一。
面對這場由超級大國挑起的戰爭,喬治領導下的英國多少顯得有點無可奈何。
就連美國多沒有介入的膽量。英國還能做什麼?
除了抗議,還是抗議。
對英國首相來說。印度戰爭在半年內結束,恐怕是最好的“結局”了。因為在競選的時候,喬治就信誓旦旦的告訴選民,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得到公認的核大國,英國有能力、也有義務在國際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根據當時的情況,如果印度戰爭持續1年半、哪怕持續1年。英國政府仍然無所作為的話,喬治在大選中喊出的誓言就將成為一句空談,成為政治對手的笑柄。問題是,英國能有什麼樣的作為?毫無疑問,英國不可能有所作為,也不能有所作為。正是如此,印度戰爭結束後,喬治在國際社會上頻頻露面,最終促成全面核裁軍首腦峰會在倫敦舉行。從某種意義上講,英國主動承擔起這場應該由共和國出資主辦的峰會,算是喬治在暗中感謝王元慶吧。
只不過,這種小、恩小惠,遠遠化解不了英國與共和國的矛盾。
從根本上講,英國與共和國沒有矛盾,所謂的矛盾,也是共和國與美國的矛盾。
自從紀佑國在力佔年訪問阿根廷之後,共和國就在阿根廷做文章,反覆利用馬島爭端打壓英國。只不過,共和國的行動不是毫無目的,也不是沒有針對性。如果結合同期發生的國際事件就不難發現,共和國的每次舉動都有明確的針對性。比如在蚓5年與阿根廷簽署鉅額軍售合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美英等國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中採取的偏袒印度的單邊政策採取的回應;又比如在四7年首次向阿根廷輸出當時極為先進的混合電力潛艇,是對美英等國在東海衝突中的表現做出的反應。因為馬島爭端不僅僅是英國的問題。也與美國的外交政策有很大關係,所以每當美英在共和國的周邊製造麻煩的時候,共和國就會針鋒相對的在南大西洋搞點小問題出來。
萬幸的是,力年來,共和國的行動很有“節制”。
雖然為了迎合選民的胃口。喬治一再表示,福克蘭群島是大不列顛王國與國王陛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名義上,福克蘭群島是英國國王的私人土地),英國政府絕不容許任何國家對福克蘭群島構成威脅,但是在私下,喬治不得不承認,共和國在“援阿”方面非常剋制,馬島爭端能在力年內“熱而不爆。”與共和國的政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英國不是受害國,而是受益國。
換句話說,一,小僅僅是阿根逞想收復馬烏。喬治根本不用機什麼”
就算阿根廷在刀年內耗費數千億元,採購了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因為英國的國防實力也在提高,所以阿根廷很難憑一己之力擊敗英國。別的不說,以阿根廷的國防投入,如果沒有獲得強有力的外來援助,根本不可能打造出一支能夠擊敗英國海軍,也就是由鞭航母為核心的遠征艦隊。
現在的問題不是阿根廷想收復馬島,而是共和國想借馬島做文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