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部分,華夏立國傳,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奈和失望,也看到了對自己的期望以及墩墩教誨。劉惔的書信比桓溫的要厚上幾倍,雖然他的賀禮連桓溫的零頭都比不上,因為他畢竟是名士而不是財主。但是曾華還是感受到了那份溫暖,一種類似親人的溫暖。
在最後,劉惔還提到曾華在梁州的新政。
這次曾華在梁州搞什麼“新政改革”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議論。後來曾華上表解釋說,現在梁州流民成堆,而且新歸附的原成漢豪強“頗有異心”,如果不加以整治,恐怕會難以安穩治理,而且附上一大串的大道理,不過都是曾華“逼著”車胤、毛穆之“咬爛了好幾支筆”想出來的。從高祖宣帝(司馬懿)屯隴右關中拒蜀說起,到祖逖北伐一去不返,說的是氣勢恢弘,好像誰要是反對梁州新政,就是誤國誤民,不思北伐光復故國。
劉惔在書信中告訴他,由於揚州、豫州等“前線”諸州都在做“土地民政”方面的改革,以便收攏北地流民和聚積力量。而且曾華在梁州做的“新政改革”雖然動作大了些,但是由於沒有牽涉到朝廷上下的利益,所以也就沒有什麼人冒著得罪曾華這位新貴的風險出來反對。巴郡、巴西、涪陵三郡的豪強世家活動了十幾天,只好灰溜溜地回去接受事實了。
不過劉惔還是叮囑曾華,做事要有度,要師出有名。朝野那些名士清官,只要你不動他的利益,他頂多就是輕視你,卻不會群起攻之。所以劉惔說曾華選了個好地方,在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梁州蹲了下來。希望他周全思之、縝密策之,大膽行之,早圖中原。
曾華輕輕地放下劉惔的絹布書信,拿起劉惔送來的一副字:“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提前引用了唐朝孫思邈的話)。不由地感慨萬千地想起這位有大半年沒見了的師友。
每個時代都有他們的頂樑柱,桓溫、劉惔、袁喬、車胤、毛穆之還有那個“好讀書卻不願做官”的謝安,他們應該是東晉的柱石,沒有他們,東晉小王朝也不會苟喘上百年。自己看來是成不了象那麼那類人,說不定比他們中間“最有異心”的桓溫還要走得遠,先努力成為一個掛在晉室名下的“大軍閥”,然後再一統天下,結束這個亂世,建立新的體制,完成自己的“天授使命”,所以這東晉小朝廷自然免不了會被自己順帶著給收拾了。
但是真的走到了這一步,那這些恩人、師友怎麼辦?其它人好說,自己都有辦法讓他們轉到自己這一邊來,但是對於半師半友的桓溫和劉惔,曾華真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了?
尤其是這位劉惔,他那深邃的目光和遠卓的智慧恐怕已經隱隱猜到了自己的野心,但是卻在矛盾地支援著自己。也許在他的心裡,北伐中原和晉室的安全是一樣的重要。就象他反對桓溫的野心,卻敬佩桓溫的才華;抵制桓溫出鎮荊襄,卻要幫他鎮理襄陽。
要是以後我舉兵相向的時候,我如何去面對這位半師半兄的劉惔呢?也許是我想得太遠了吧!曾華神傷地暗自嘆道。
第二天,曾華一覺起來之後就把昨日的多愁善感拋到腦後去了,彷佛換了一個人。不過許多部屬認為這位刺史大人昨天晚上就換了一個人。昨晚是月圓之日,曾刺史卻沒有依照慣例出來對天長嗥。
儘管曾華知道一場“大膽前衛”的晉代版“帥哥求愛記”,由於自己的身份卻演變成了王老虎逼親。但是事已至此,曾華也就將錯就錯了。不過曾華也知道,如果自己不來上這麼一出的話,這美女計不知要使到什麼時候。
現在的曾華感覺身上有使不完的勁,立誓要為偉大的大晉和諧社會添磚加瓦。他先去招賢館,發現那裡有車胤和毛穆之兩大名士把持,根本就沒自己什麼事。而且出的那些題目,天文地理、人文民情、律法章法,足以把曾華羞愧得掩面而走。
去軍隊?三個軍團都駐紮在南鄭周圍,離得還有段距離,而且軍隊訓練都已經走上正規,柳畋、張渠、徐當等人玩起曾華編寫的步兵操典來比作者自己還要熟悉,又讓曾華羞愧一把,乾脆就不去了。
去武備學堂講了兩節課後曾華頓時覺得這老師也不好當,一天下來口乾舌燥,被學員幾十個問題問得頭昏腦漲。去護軍營溜達了一圈,發現那裡都是梁州軍中精銳中的精銳,技擊廝殺,列陣射箭,比自己的水平要高几層樓那麼高,再待下去真的會鬱悶死,只好悻悻地離開。
去處理行政,各郡的郡守都是猛人,後來處理起中原州級事務都綽綽有餘,現在這“偏遠小郡”的“一點破事”還不在他們眼裡,如不是要實行“新政改革”,他們還真覺得沒什麼事做了,自己去了不是送上門去被鄙視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