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部分,解放戰爭全記錄第三卷-揮師決戰,夢幻天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應付即將到來的作戰。又根據中原野戰軍向北移的情況,判斷中原野戰軍有協同華東野戰軍在中原打大會戰的可能,因而主張以黃維兵團尾隨中原野戰軍進出周口附近,依情況策應徐州“剿總”或華中“剿總”作戰。何應欽並建議由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和徐州兩個“剿總”的部隊進行中原作戰。
10月23日,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將上述方案送往北平向蔣介石請示。第二天,蔣介石便籤了字,命令大意是:——徐州方面應對華東野戰軍取攻勢防禦,逐次消耗共軍並鞏固徐州附近地區。
——黃百韜兵團、李彌兵團分別控制於阿湖、新安鎮、曹八集各地附近機動,截擊南竄之共軍,應援東海方面戰鬥;——邱清泉兵團應機動控制於湯山附近,依情況協同黃維兵團夾擊東進的中原野戰軍主力;——孫元良兵團向宿縣、蒙城各附近轉移,爾後控制於蚌埠機動。
——第三綏靖區馮治安部應以主力控制於運河以西地區及臺兒莊棗莊支線,擔任守備;——第四綏靖區劉汝明部應以主力守備商丘,並掩護隴海路商丘到徐州段。
命令要求徐州“剿總”應加強徐州、蚌埠、淮陰防禦工事,務期緊固守備,以形成機動兵團之核心。華中方面黃維兵團應索中原野戰軍主力進剿,如中原野戰軍主力越過平漢路東竄,即先機推進周口附近,適時聯絡邱清泉兵力夾擊殲滅之。
蔣介石又欣然接受何應欽關於由白崇禧指揮中原戰事的建議,下令白崇禧統一指揮中原軍事。
蔣介石對徐州守將劉峙很不放心。劉峙是國民黨軍隊中最無能的將軍之一。在國民黨將領中,大多數人瞧不起他,稱他為“福將”,這是因為他指揮作戰不行,卻在國民黨軍隊中連連高升。抗戰初期,作為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的劉峙,率部一潰千里,喪師失地,因此又獲得了“長腿將軍”的稱號。只因他“忠實可靠”,所以一直是蔣介石的心腹將領。1948年5 月,蔣介石任命他為徐州“剿總”總司令,引起國民黨許多將領的不滿,他們私下議論說:“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看門,今派一隻豬,眼看大門會守不住。”時至淮海大戰爆發前夕,蔣介石對劉峙能否指揮徐州各軍也表示懷疑,為了預防萬一,決定臨陣換將。
劉峙本人早就有離任的想法。在10月下旬時,劉峙看到解放軍主力由魯中南南下縱隊有10多個,就憂心忡忡,想找一個有威望的黃埔生來當副司令兼前線指揮部主任,其目的就是想將前線指揮部放在徐州。自己可脫身到後方指揮。
這時,東北戰局已急轉直下。10月15日,錦州國民黨10萬守軍全軍覆沒。19日後,長春10萬國民黨軍或起義或投誠,名城易色。28日,包括“五大主力”中的兩大主力新1 軍、新6 軍在內的國民黨軍東北10萬精銳之師土崩瓦解。失敗的陰影濃重地籠罩著國民黨國防部。
10月28日下午,何應欽在南京再次召集會議,研究如何應付日益不利的中原戰事。第二天,蔣介石的參謀總長顧祝同又邀請何應欽等人研究中原作戰方針。會議提出守江守淮的主張,但對守淮又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以攻為守,徐州“剿總”除以一至兩個軍堅守徐州外,所有隴海鐵路上的城鎮一律放棄,集中所有可以集中的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間的津浦鐵路兩側,作攻勢防禦,並以黃維兵團進出周口附近,配合徐州方面作戰。另一種意見是將徐州兵力撤到淮河南岸,憑河防守,避開易攻難守的四戰之地徐州,依恃淮河阻止解放軍南下,以便爭取時間經營長江防線。兩案比較,國防部和參謀總部的基本意見是採取第一意見。
可是,作為第九“綏區”司令官的李延年,直到11月5 日開始行動時仍然矇在鼓裡,毫無所聞。
44.紅色箭頭射向黃百韜
就在蔣介石和將領們為守淮問題爭得不可開交時,黃百韜兵團的命運已發發可危。
10月26日,毛澤東致電粟裕、譚震林,並告陳毅、鄧小平及劉伯承、鄧子恢、李先念,指出:“第100 軍兩個師均已增至新安鎮並隸屬第7 兵團,黃百韜手裡已有八個師,李彌五個師已集結運河車站及運西李家集地區,黃、李共十三個師連線在一起。你們原企圖以兩個縱隊殲滅運河車站之兩個師,控制運河正面阻敵,恐將感覺困難。你們似只能從黃李兩集團的接合部,即新安鎮與運河車站之間,以兩個縱隊插入,隔斷李、黃聯絡;而以一個至兩個縱隊由臺兒莊向南從北面鉗制李彌;另以一個至兩個縱隊攻殲韓莊、賈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