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解放戰爭全記錄第三卷-揮師決戰,夢幻天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衛體諒,說他是黃埔生,蔣是校長,因此不能帶頭說反蔣的話。衛與蔣的關係則不同,衛既可以說是蔣的部下大將,又可說是和蔣一起闖出來的同僚,所以開會的時候,衛可堅持原則,他則只能在一旁打邊鼓。他探身問衛:“俊如兄,為什麼蔣非要瀋陽主力從陸路衝到錦西。”
衛笑了笑,意味深長地說:“你知道,我知道,他知道。”
衛、杜到達北平後,下午2 點,蔣介石在他的行邸召集傅作義、衛立煌、杜聿明開會。
會議一開始就陷入難堪的僵持局面。蔣介石重申要反攻錦州,衛立煌則堅決反對。
錦州戰役初始,蔣介石堅持在撤退東北之前與解放軍進行一次決戰,現在錦州戰役結束,他又不顧東北野戰軍重兵雲集錦州、塔山以及黑山、大虎山一帶的事實,堅持重佔錦州,走陸路撤人華北。他不說無兵保衛南京,也不能再說增援錦州,因為錦州已失。他說是據空軍偵察與情報材料,發現在錦州的解放軍主力向北票和阜新去了,因之瀋陽主力應迅速到錦州收復一座空城。
衛立煌則堅持要集中兵力死守瀋陽。他說,共軍既已輕易佔領錦州,有何理由要突然離開呢?空軍偵察共軍白天向北去了,黑夜後他們又會回來的,我們東北總部還沒有接到空軍轉來這樣的報告,即使有,可能也是共軍的誘敵之計。歸總說來,瀋陽主力不動,還有點救頭;主力過遼河,必然兵敗城失。
杜聿明附和衛立煌,說俊兄的意見不無道理。
蔣介石便問傅作義:“宜生兄的意見如何?”
傅作義說:“關係國家大事,要好好地考慮。”
蔣介石見無人附和他的意見,急得頭脹眼紅,從沙發上站起來,拍桌瞪眼對衛立煌大罵一頓,然後又舉起拳頭說:“馬歇爾害了我們的國家。原來在抗戰勝利後,我決定軍隊進到錦州後再不向前推進。以後馬歇爾一定要接收東北,把我們所有的精銳部隊都調到東北去,弄得現在連守南京的部隊也沒有了。真害死人。”
這一表白,說出了蔣介石的心裡話。他要確保錦州,爭取美國的援助,錦州一失,他無臉面見他的主子。同時他認為收復錦州就是他的勝利。他不考慮此時的軍情、地形,尤其是兵力懸殊的實際情況,更想不到毛澤東已牽著他的鼻子,要把他的部隊牽到大淩河附近消滅。他把其所謂王牌軍的新編第一軍、新編第六軍估計得太高,把東北解放軍估計得太低,並從“惟武器論”的觀念出發,以為可以不計雙方的兵力、士氣,用空軍、火炮就能嚇退解放軍。所以他還是一意孤行,一定要反攻錦州。任何人的意見只要不符合他的主觀意圖,他是不可能接受的。
可是,儘管蔣介石發了火,但他的主張還是沒有得到贊同。衛立煌本來就不同意撤退,聽蔣這麼一說態度更加堅決。他再次重申:錦州失守,廖耀湘兵團再無西進的必要,應迅速撤回新民,否則有被解放軍包圍消滅的危險。
而遠在前線的廖耀湘,堅決主張首要的是脫離險地,應該抓緊時間撤退營口。也就是說,無論是衛立煌還是廖耀湘,都與蔣介石意見相左,都反對再向錦州攻擊前進,收復錦州。
就這樣,蔣、衛爭執從兩點鐘一直持續到5 點鐘左右,仍無結果。
僵持下去怎麼辦?杜聿明早已看清蔣介石以賭博方法把瀋陽主力全抽出去保衛關內的企圖,他在瀋陽處理問題時,就是按蔣介石的旨意行事的,所以才引出衛立煌的“你知道,我知道,他知道”那句話。
這時,杜聿明揣摸蔣介石的心思,認為老頭子已下定決心要放棄東北,但為顧全他個人的尊嚴,顧慮到國際影響和國內的政治壓力,他絕不會明令撤退部隊,放棄東北,而是希望由他的部屬替他出主意背過。因此,杜為迎合蔣介石的心理,提出兩個方案:第一,令東北國民黨軍有計劃地迅速從營口撤退;第二,以營口為後方,以一部守瀋陽,主力歸廖耀湘指揮先轉移到大虎山、黑山以南,將營口後方掩護確實,再向大虎山、黑山攻擊;如果攻擊成功,進而收復錦州;攻擊不成功,即逐次抵抗並迅速向營口撤退;並先以第52軍佔領營口,掩護廖兵團撤退。
蔣介石一聽,喜上心頭,心想到底是杜聿明,這回真和我想到一起了,當即稱讚說:這個主意好。
衛立煌沒想到杜聿明會拆他的臺,鼻子都氣歪了,坐在那裡一句話不說。傅作義倒揹著手,在屋裡轉來轉去,也沉默不語。蔣介石問道:“宜生看怎麼樣?”
傅作義猶豫半天才說:“這是兩條心。”
蔣介石的會議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