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6部分,三國之雲臺,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雄並起的時候,盤踞了江東這塊地方,對於這些,自然都是讓周瑜,孫權等人滿意的。不過得隴望蜀,人之常情,加上如今天子陵替,卻是無人繼之,當然作為有實力的江東,自然很是希望得到那份還不知道誰屬的天子之位。
當年的孫堅自然在起兵之初是大漢之忠誠幹事,而在有緣得見了那塊既壽永昌的傳國yù璽之後,這才生出了一些不該有的心思。
從孫堅,到孫策,父子兩代,卻是既沒有得享高壽,而死狀卻也未必顯得有多麼的昌盛。對於父兄的死狀,孫權卻都是見過的,不過擁立一方的諸侯,到了如今這個地步,有些事情,卻是躲避,也是不能的。
天子夢,雄圖霸業,江山卻也如此多嬌,如何能夠讓人不為之競折腰呢
想當年,先有魯肅為孫權提點了建號帝王的規劃,而當時的形勢卻也一如魯肅等人的猜估,而後佔據了江夏城,停身於夏口之時,卻是展望大江上下,江水滔滔,滾滾而下,自是更jī的孫權心生野望於六合
不過事情到了如今,孫權的心思當然不會改變的,對於江東之主的目標,身為周瑜,江東諸多英傑之首,自然很是明白的。
對於當年孫策臨終之時的遺言,周瑜儘管沒有親身耳聞,不過,自有人將那番言語告知與他。孫策與他自是有著八拜之義,也因此這麼多年以來,周瑜對於江東的大業始終都是兢兢業業,不敢稍有懈怠。
孫策曾說過,孫權於天下群雄爭鋒,自是不如孫策的,而周瑜這些年中當然已經見識了孫權保守江東的手腕,自不是孫策能夠相比的。
外事不決問周瑜,這是一句對於周瑜來說,要承擔多少大任的重語,自是隻有他自己知道。
不過孫策自是撒手人寰走了,孫權繼任之後,倒也讓江東整治的好生興旺。
一切似乎都是向好的,可惜周瑜畢竟不是一般的人物,對於孫策之義,對於江東大業之忠,始終讓他更多的是關心於這六郡之地,卻不但但是孫權一人。
當年孫權稍微垂髫少年之時,與周瑜卻也時有親近,畢竟孫策和周瑜還有著連襟之情份。
可惜時過境遷,總是變幻了天空。
在書信中,周瑜自是將他對於時下的情勢好生的告知了孫權,和荊州,還有曹cào兩方面相比,如今的江東勢力,總是不如的。
而此時的江東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卻還是在除了荊南這裡之外,又開始進攻江夏,所謂合則力強,分則力弱,本就是弱勢的一方,又要如此的將自己有限兵力分兵一戰,自是對於江東不利的。
荊州方面,劉備卻是終於不再做委曲求全狀了,如此一來,之前他們所承受的傷害,自然不會簡單的就報復,回饋給曹魏和江東的。
劉備能夠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始終隱忍不發,直到如今,自然其中所謀者甚大的。
對於孫權在江夏的戰事,從衡陽城道江夏之間倒也相距有限,周瑜卻也只是稍加提了一提,攻城之戰,於進攻一方而言,實在是太過艱苦了些。加之如今江東這些地方卻又漸漸的進入了多雨之際,於攻城當然更加不利。
隱隱的關切,周瑜卻是不會少了的。
周瑜的信中自然是給了孫權太多的親切,所為者,不過是想著讓孫權,既不要為先前荊州的戰事的進展而罔顧瞭如今的實際情況,並不是如他們所想象的那麼輕鬆的,卻也在這個時候,對於攻取江夏不利的孫權多有勸慰。
孫權對於周瑜的來信,自是另有感悟
不過對於此時攻取江夏的艱難處,倒是看得很淡了。
畢竟此時城外的人馬都是他江東的健兒,好歹都是為著他孫氏的將來而做著拼命的事情的,卻也要為將來的更多的事情考慮的。
一城一地的得失,於江東的大局,於天下的大局面總是關隘不大的。
如今的荊州自是已經開始了反擊,自然對於這接下來的諸多事務,也是需要孫權先要做一番通盤考慮的。
在孫權考慮的過程中,卻是讓原先很是jī烈的江夏攻城戰,變得平緩了許多。
對於孫權的命令,程普作為江東的老將,卻是從最開始的多有不滿,繼而變作了服從。畢竟攻城之戰中,對於守軍卻是會有更多的壓力的。
而原先他們總是急於攻城,只能夠加快手下兵士的傷亡,而對於守衛一方來說,卻是在殺傷著大量的敵人的時候,總是不會有什麼士氣上的鼓舞,畢竟有一旦殺紅了眼,有著城池為備的荊州兵馬,卻是更顯得戰力不凡,士氣高昂的,這樣的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