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部分,逐鹿大宋,猜火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長老一邊輕捻著自己頭上的最後一根黑髮,一邊感慨:“李掌門,這是何必呢?這一手要算出一萬多步才能找出正解,以你的功力,再想三天三夜也想不出。你何必白費功夫,非要象我一樣熬出滿頭白髮才甘心?”
在他身後,泰山派李入之掌門和三位得意弟子正在竭力思索,絲毫沒理會他的話,這一戰敗了,泰山派就得在大門口掛三天“某年某月某日泰山派輸在吳兩峰手下”的招牌,本派的榮辱,在次一局,他不能不竭盡全力。
吳兩峰長老忽然重新在桌旁坐下,嘆了口氣:“李掌門,這一招你已經想了大半個時辰了吧?再這樣下去,你的時間就不夠了。”李掌門一頭大汗,卻不作聲。
吳兩峰搖了搖頭:“唉,算了。”他忽然拿起棋子,替李入之下了一手:“李掌門,看到沒有?應該這樣出招。”李入之和身後的三位弟子一起搖頭:“怎麼可以這樣下?如此一來,我們不是要全軍覆沒,再也沒救了?”吳兩峰只好也搖頭,然後一招一式地替四人拆解起來。直到說了一百多招,李入之和他身後的三位弟子才恍然大悟,很快就歡喜起來:這一下吳兩峰倒是沒救了!
李入之正想拱手道謝,隨即想起自己現在正在和吳兩峰對決,不禁又將舉起的手放下。
吳兩峰替四人拆解完,自己又出了一招,立即將自己的危險解了,李入之倒又陷入了困境。吳兩峰嘆了一口氣:“接下來的這招你也是想不出的。算了,還是我來替你下吧。”說著自顧自地下了十二手。十二招後,兩方都脫了困。
李入之和身後的弟子卻對這十二招搖頭不解,吳兩峰只好又替他們拆解。到了最後,李入之才發覺只能如此。想到自己終於脫了困,他不禁長出了一口氣。
吳兩峰這時才抬起頭來:“李掌門,接下來你應該能快點了吧?”
正文 第十三章 六大長老 (3)
永嘉總堂內,王管家對馬小知道:“要做掌門,就得先熟悉這六位長老。吳兩峰長老乃是我永嘉求道一派的高手,他與人對決,只求能窮盡變化,找出正解,對輸贏倒是毫不在意。吳長老二十六歲時因參研名譜,五天之內,不吃不睡,最後熬得鬚髮皆白,三十六歲的人,看上去倒象是八十多歲。
這次我怕他又犯老毛病,因而臨走前對他一再叮囑,此次應以求勝為主。只是舊習難改,就怕他到時就會忍不住。以他的功力,挑泰山派自是綽綽有餘。只是接下來對陣龍虎門第七太保青州分舵舵主方鳴久,讓人有點不放心。方鳴久的功力自然不如吳長老,可他為人刁鑽,吳長老的宿疾若是發作起來,只怕會被他利用。”
馬小知皺了皺眉:“龍虎門?這個名字怎麼這麼俗氣?”
王管家笑了笑:“俗氣中往往有大雅。龍虎門這個名字,可是大有來頭。約兩百年前,天下棋界出了兩位神人,一位是中原鄭州的範玉亭,另一位則是金陵的周鐵山,就連我永嘉當時的掌門也不是這他們兩位的對手。
範玉亭當時在北傲視中原,周鐵山則橫掃江南,當時人稱‘南周被範’。又因那周鐵山出招勢大力沉,虎虎生風,人稱猛虎;範玉亭婉轉輕靈,矯若遊龍,人稱玉龍。因而兩人又被合稱為‘周虎範龍’。
兩人三十幾歲時,在徐州相遇,於是在徐州西郊的雲龍山上大戰了十場。為了爭那天下無敵的名頭,兩人都用盡了平生之力,最後平分秋色,各勝五場。那十場對決的棋譜,後來被人稱為‘龍虎前十篇’。
兩人力戰過後,惺惺相惜,最後倒成了摯友。兩年後周鐵山因得罪了權貴,被人陷害。眼看著就要被逮去官府,以死罪判決,他就潛逃到我永嘉總堂,尋求蔽護。我永嘉當時的掌門害怕禍及本派,不敢收留。他沒有辦法,只好又逃亡去了鄭州,投靠範玉亭。
當時官府對周鐵山追捕甚急,範玉亭散盡了家財,也沒能開脫掉加在他身上的無端罪名。兄弟情重,範玉亭無奈之下,索性陪著他逃入了深山,一躲就是四年。四年之中,兩人在深山中一邊著書立說,一邊對決自娛。
後來那權貴倒了臺,範玉亭的家人就四處疏通,終於替那周鐵山洗脫了罪名。周鐵山感動之下,就在那鄭州安了家,和範玉亭相鄰而居。嘿嘿,龍虎皆在鄭州,那鄭州立即名揚天下,去鄭州討教的棋師自是絡繹不絕。天下棋師敬重兩人兄弟情深,因而約定,去鄭州時,沒到城門前就得下馬步行。
兩人得天下棋師敬重後,索性就勢創立了龍虎門。那龍虎門內,到現在還分龍門與虎門。兩人後來從山中的對決譜中精選了三十五局,教導弟子,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