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8部分,蒙山軍,溜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念不忘讚賞不已的大同社會,禮記中所載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那一段,是吾國知識分子永恆的嚮往。但實現那種社會的時代幾乎沒有,原始社會沒有記載,進入到有文字記載的社會後,我認為沒有一個朝代做得到。
“既有階級,彼此的利害便絕不相同。比如地主與僱農。一方總想多收租子,另一方卻總想著減租減息。當今社會的統治階級為世襲的貴族和官僚。所謂官僚。第一是官,第二是士。第三便是輔助官的人,如幕友,吏胥,差役,紳士,豪民等。這些人的利益與統治者基本相同。與被統治者則相反。當然,統治階層中,未嘗沒有關心民瘼的清官,如明代的海瑞,本朝之於成龍,張伯行,視被統治者的利害為自己的利害。然而這種人,似不為官場主流所容。而且,這些被小民念念不忘的清官。總是極少數。以生物學上的概念,好的和壞的,總是少數,常態卻是中庸。中庸之人,是不會以他人之利為己利,也不會以他人之害為己害,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第一位的。這就是一直強調的人的本性為自私。社會的組織,總是將利益與一部分人同,與另一部分或多部分反。這就需要統治者的盡都督之責。但社會分工既細,人口繁衍又如此之多,社會之等級或者階級,越來越複雜,督責之重便是個大問題了。督責本是統治階級的特權,亦是其責任。但辦任何事,官僚階級都免不了剝削小民而自利,這就勤勉的官吏不免總是得罪人,倒不如少辦事或不辦事來的穩妥些。想通了這一節,便明瞭為什麼政治習俗總是取消極性了。”
這倒是有趣。許文夫津津有味地聽著。他自思算是龍謙所言統治階級的人,家裡有數百畝好田,還在工廠和商號中佔著股份。再思同僚,似乎都是一樣階級的人。
“歷史上,最高統治者對官僚隊伍或統治階級行放任政策,政權還能長久些,若是取激進政策,內部便先反了。所以,如宋代之王荊公類,總是少之又少。此等人,既不為官僚階級所喜,亦不為最高統治者所喜,日子很是艱難。明代馮夢龍有一部小說集,其中便有對王安石的描述,大家可以看一看,是不是像我說的這樣。
“因為政治上有此種但求無過的趨勢,這就造成了一種官僚的習氣,官僚階級採取的政治態度總是這樣,第一,不辦事,第二,但求免於督責,第三,督責所不及,便採取作弊的法子”
低下一陣輕笑。許文夫幾乎要笑出來。龍謙總結的官場三態頗為傳神,他接手山東大學堂後所經歷正是如此。
“不辦事的方法,第一,推諉,就是乾脆不辦,或交給別人辦。第二,延宕,就是將事情拖下來,希冀其自行消滅。官場的辦事效率低的原因就在於此。但求免於督責,就是採取所謂說官話的手段,聽起來完全正確,實際上都是廢話空話,於事毫無所補。作弊乃是求自利,是階級與個體的本性,歷來如此,統治者作弊,被統治者一樣作弊
“各種政治,總是要先有了錢,才能舉辦。要想積極地整頓政治,理財之法是不能不講的。但本朝最重要的賦稅乃是地丁,地即田稅,丁乃身稅,即力役。責民應役,其弊甚多,於是改為折納錢而免其役。也就是官府收了錢再僱人辦事。而所謂折納錢者,也不是嚮應該服役的人徵收,而是設法將全縣丁額,攤牌於有田之家,此所謂攤丁入畝。名為丁稅,其實還是田稅。本朝各縣丁稅,實際是有丁額的,並不會因人口之增加而增加,聖祖於康熙五十一年頒詔,‘令後此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至此。地丁兩稅便正式合二為一了官府運作是要依賴資金支援的,稅收為其正項來源。但外部局勢之劇烈變化,比如列強之侵略,整軍備戰,導致官府支出的急劇增加,而內部機構人員也會因時間之推移而呈現出增長之趨勢。西漢大約每九千人供養一名官員,到現代則不足千人了。而田稅之增加卻趕不上花錢的速度,矛盾便由此派生
“便是最愚蠢之人,也曉得畝產之增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田稅之增加困難重重。但是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亦是不可阻擋之潮流。所以,為應對局勢之變化。就必須大力興辦工商,以增加稅源。鄙以為,文明社會之標誌,可用稅源來觀察,社會愈進步,田稅的比例愈低,直至徹底消除田稅。朝廷施行新政。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工商,大力興辦實業含義正在於此。”
“國家最重要的職能有兩個,一是維持國內的秩序,二是抵禦外來的侵略。為達到此兩個目的,於是便有了兵刑。中國從前的情勢,在和平年代,是無所謂兵的。所謂兵,只是一種以兵的名義吃餉的群體,基本沒有戰鬥力。回顧歷史上各朝各代承平時代的軍隊。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