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9部分,蒙山軍,溜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烏里揚諾夫的講話表示懷疑。接下來,就是烏里揚諾夫表演的時候了,他開始頻繁地召集會議,做黨內同志的思想工作,或者採取個別談話的形式,說服他的戰友們支援他的觀點。在布林什維克內部,烏里揚諾夫的地位是公認的,至少在理論方面,大家承認他是絕對的權威。隨著烏里揚諾夫艱苦細緻的工作,贊同他觀點的人多起來了。
烏里揚諾夫為什麼急於奪取政權?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必須承認,就俄國一大幫政黨而言,對於政權的認識高度,還沒有超越烏里揚諾夫的。在另一個時空裡,一位著名的元帥曾講過,政權就是鎮壓之權。這位元帥的語言體系是特別的,經常說出一些令人瞠目的話,比如,在我們這個體系下,誰說真話誰就得垮臺。但他卻一語道破了政權的核心。
大概是二月革命給了烏里揚諾夫啟示和信心,臨時政府的力量無論如何也大不過沙皇,但二月革命用百十條人命就推翻了沙皇,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時局正面臨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只要有信心,有手段,取得政權並不是一件難事。(未完待續。。)
。。。
。。。
第十三節俄國戰略
薛曉才少將一個月前正式被任命為遠征軍副參謀長。但他第一集團軍參謀長的職務並未被免去。實際上,自王明遠到來後,他乾的就是參謀長的差事。
1917年的頭三個月,各大戰場都沒有嚴重的流血事件,基本沉寂著。直到3月下旬,中國遠征軍第1集團軍負責的戰線上發生了幾次較為激烈的戰鬥,逐漸發展到戰役規模,第5軍的三個師和9軍的一個師都捲進去了。德國人不知出於什麼考慮,沒有選擇俄國人的地段,反而找上了中國人。郭海昌指揮的第5軍在航空兵和重炮兵的支援下守住了戰線,經過第二階段的反擊(9軍27師參加了反擊戰),將第一階段丟失的大約40平方公里的失地奪了回來。遠征軍總部根據北京的指令,沒有繼續向德國人的陣地發展進攻。至4月初,戰線終於平靜了下來。
這是遠征軍第一次依託既設陣地抗擊德軍的攻擊。算是領教了歐戰爆發以來主流模式的戰爭,熊勳上將是這次戰役的前敵指揮官,運用了總參提倡的“彈性防禦”戰術,在擺兵較少的第一線陣地失守後沒有讓部隊反擊失地,而是退守第二線陣地,用既設陣地逐次消耗德軍,減弱德軍的攻擊強度,積攢力量做最後的反擊。戰役的結果證明“彈性防禦”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在第一階段,戰損比是驚人的一比三,華軍的傷亡主要產生於反擊階段。戰役的結果再次證明。在大炮和機槍的條件下,用步兵攻擊奪取敵人既設陣地是不明智的行為。熊勳上將在戰役檢討會上坦承,根本就沒有必要做戰役規模的反擊,那些奪回來的土地跟我們有屁的關係?別說退上十幾公里,便是上百上千公里也退得起。
戰役結束的那天,正好是美國對德宣戰的日子,從王明遠以下,遠征軍頗感振奮。高階將領們意識到,這場戰爭切切實實要勝利了。軍師長們希望繼續發展進攻,但遠征軍總部卻叫停了戰役。無心打下去了。
英法美和俄國臨時政府還是對羅茲以東的這次戰役表現出高度的關注。因為自尼韋勒取代霞飛出任法軍總司令後,一直策劃的西線進攻戰役就要開始了。羅馬會議確定了1917年西線進攻的基本原則後,這次承載了尼韋勒希望的進攻因各種因素一直被拖延,其中主要是俄國局勢干擾了協約國領袖們的決心。德軍在羅茲以東的突擊自然引起了英法美等國的高度關注。他們擔心華軍擋不住德軍會引發連鎖反應。根本的擔心是東線整體的崩塌。那樣將“解放”出六七十個師的德軍,在美軍尚未抵達西歐前,這股力量是決定性的。
但華軍再次表現出色。證明他們在傳統的陣地戰中完全可以和德軍抗衡。所以。在羅茲戰役(協約國給的名字)結束後的4月6日,英法兩**事領袖們在巴黎附近的貢比涅森林裡,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終於確定了在舍曼代達姆發起攻擊。戰役的發起時間確定在4月9號。
協約國貢比涅軍事會議要求俄中兩軍在東線牽制德軍,做戰略上的配合。但華軍以羅茲戰役甫結束急需補充整頓拒絕了英法提出的要求,俄國臨時政府卻答應了在西方向上發動進攻以牽制德軍。儘管在3月29日(俄歷)全俄蘇維埃大會上投票決定繼續打下去,但在4月2日(俄歷)卻發生了幾萬俄軍毫無徵兆地從戰壕裡跳出來與敵人進行復活節聯歡的事件,這說明俄軍已經不願意將戰爭進行下去了。
薛曉才受命撰寫給總參的戰役總結,這是參謀長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