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刷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部分,中國百年商業鉅子,北方刷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嚴厲,孩子們都很怕他。
楊文光注意發現子侄們的特長,以便因材施教。
長子楊壽宇性格隨和,待人誠懇,精於算計,對做生意很有興趣。楊文光對他十分疼愛,經常將他帶在身邊,讓他多見世面,鍛鍊其經營管理才幹,有意將他培養成楊家基業的接班人。
次子楊希仲少有大志,發憤苦讀,考入重慶府中學堂後,因品學兼優被選送日本留學,決心發展民族工商業,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楊文光對次子深寄厚望,視之為楊家的“千里駒”,任其自由馳聘。
楊粲三爭強好勝,個性剛烈。他對自己“第三子”的地位很不滿,發誓要和老大、老二決一雌雄。小小年紀的楊粲三就很有心計,特別留意商界中的事情,有時他的見解甚至超過了生意場中的老手,被楊文光視為“天生是塊做生意的料”。
針對子侄們的天賦和愛好,楊文光從小就將長子楊壽宇,三子楊粲三,侄兒楊與九、楊仲暉等送進商號學徒;將抱負不凡而又宜於培養的次子楊希仲、五子楊季謙、侄兒楊芷芬等送往日本、美國留學。
這樣,楊氏家族成員中,既有學習中國傳統經商之道的傳統型人才,又有學習西方現代管理經驗的現代型商人。中西文化在楊氏家族中交融、碰撞,既有利於楊氏家族事業的發展,也在楊氏家族內部播下了紛爭的種子。
楊粲三飽受經商的薰陶,頗具經商的天分。
據有關文章記述,在楊粲三週歲生日那天,親朋好友都來道喜,楊家照例擺了喜筵,並舉行了“抓周”儀式。
剛滿週歲的楊粲三穿好新衣被抱到堂屋中的桌子上。他面前的漆盤裡,擺著書、筆、剪刀、算盤、點心、水果等,讓他挑選。
家人和客人們都屏住呼吸,聚精會神地看著小小的楊粲三會抓什麼、在眾目睽睽之下,楊粲三一把抓起了算盤,兩隻小手還在算盤珠子上來回地撥了幾下。
楊文光見狀大喜,忙將兒子抱起來親了又親。眾人也都嘖嘖稱奇。楊文光想,兒子“天生是塊做生意的料!”是老天使他後繼有人了。
從此以後,楊文光對楊粲三也著意培養。
楊粲三很小就被送進尹傢俬塾,拜重慶名儒楊壽泉為師。由於楊粲三從小就受到正統儒家文化的教育,儒家經世致用,造福社會的思想便在楊粲三幼小的心靈上刻上了深深的印痕。
但是,楊粲三的興趣並不在讀書上,他的興趣在於如何“保家族商業之不衰,謀家族一己之利益”,也就是如何經商獲利。
楊粲三十來歲時,就被父親送進商號當學徒。楊粲三放下少爺的架子,狠下功夫,學著打算盤、辨銀子成色,進貨、出貨,苦練經商的基本功,很快就上了道。一九八四年,當楊壽宇開始經營聚興成商號時,為了開闊眼界,鍛鍊才幹,十八歲的楊粲三被楊文光派往宜昌、漢口、上海坐莊。
初出夔門的楊粲三對一切都感到新奇,但也只有在上海,楊粲三才真正地體會到了什麼叫大都市,什麼叫繁華。
當時的上海,已是一座世界性的大都市,有“東方巴黎”之譽。
南京路上,高樓林立,鱗次櫛比;黃浦江畔,汽笛長鳴,旗幟飄揚;洋行公司數不勝數,商店酒吧比比皆是。白天,沸騰的人流奔向四方;夜晚,閃爍的霓虹燈千奇萬狀。好一座繁忙的城,不夜的城。
更使楊粲三驚訝的是,上海的貨物真多,簡直使楊粲三眼花繚亂。這裡有西南的蜀錦、藥材,東北的人參、貂皮,貴州的茅臺,河南的大棗等等;還有美國的洋油,法國的美酒,英國的棉毛織品做生意的人,也像貨品一樣,來自四面八方。他們雖然語言不同,膚色各異,但都做著大生意,出手大方,一擲千金。
楊粲三漫步於上海外灘,倘祥於十裡洋場,望著高聳入雲的和平飯店、上海大廈,撫今追昔,感慨萬端。
原先在重慶,楊粲三覺得很自豪。重慶是水陸碼頭,歷來商貿繁榮,在西南數省是首屈一指的,而楊氏家族又是重慶有名的大戶,他為自己生長在這樣一座城市、這樣一個家庭而自豪。可現在和上海一比,和上海的大亨、洋人一比,他覺得自己原來的那種自豪感很可笑,頗有點井底之蛙的味道。這種對比,對爭強好勝的楊粲三刺激太大了,他暗自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讓楊氏家族資本更加壯大,一定要到大上海來拼搏一番。
在上海,楊粲三對燈紅酒綠的生活一點也不感興趣,而是一頭扎進商海之中,與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接觸,瞭解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商情,接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