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部分,重生在俄羅斯帝國,孤獨半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步槍相比無論是加農炮還是迫擊炮都是更為先進的東西,炮管內的膛線提升進準度不說,大口徑的巨炮足以讓任何敵人都臣服在伊凡的炮火之下。
大口徑巨炮代表著重量的提升,不過鋼材的出現完全可以忽視這個缺陷,另外蒸汽機車的出現讓它的機動性更強。
甚至伊凡都想著製造簡單的坦克,在拖拉機上包裹上一層鐵甲,然後安裝上加農炮,不可想象拖拉機的速度和不停出毛病的缺點,伊凡還是放棄這種打算。
加農炮是直線攻打的炮火,而迫擊炮則是攻打掩體後面的火炮,可惜迫擊炮射程近、攻擊力不強,因此作用沒有加農炮大。
當然迫擊炮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在攻城時他的作用就很強,現在才是18世紀末,各國還是喜歡習慣的在城牆後面抵禦敵人的進攻。
不過這一點估計百年後依然會存在,直到人們意識到城牆根本不能抵禦敵人時才會結束,當然那有些遙遠和伊凡沒有絲毫的關係。
第一百二十八章 來自那木濟勒的挑釁
伊凡是第十天離開的伊爾庫茨克回到的王庭,這些天三人還是如同剛剛來到貝爾加那般同時睡在一張床上,但是時隔三年,此時的伊凡已不是當年那個小小的伯爵,而狄安娜也不是那個令伊凡迷戀的御姐。
人還是那個人,但是身份不同、地位不一樣造成的感覺也不同,雖然表面上很親密,但是狄安娜能夠察覺到伊凡對她的疏遠。
為普加喬夫、馬爾基安等人授銜的時候,狄安娜也在場,但是她感覺自己好像脫離這個世界一樣,孤零零的站在那,雖然她的旁邊有很多人。
伊凡授銜的事情好像預示著什麼,無論是烏里雅蘇臺地區還是貝爾加的軍人都蠢蠢欲動,一切好像都在為什麼坐著準備。
沒有人知道訓練營的事情讓伊凡把內心的一個計劃押後,因為他不敢保證在戰爭爆發時自己能夠獲得勝利,畢竟他的手中沒有火炮、沒有子彈、沒有決勝的信心。
離開前伊凡吩咐普加喬夫等人督促這軍工廠事宜,和教育相比軍工廠的事情更為重要,畢竟軍隊才是一個國家、一個勢力能夠立足的基本。
伊凡曾經保障過葉卡傑琳娜二世一日為君,貝爾加的軍隊就不會逾越一步,之所以如此的準備並不是針對俄羅斯帝國而是哈薩克地區。
烏里雅蘇臺汗國的目光同樣在那裡,但是訓練營的事情把伊凡的計劃打斷,他只能等軍工廠建立起來之後再作打算。
可以說這一次伊凡是下了一招臭棋,無論是俄羅斯帝國還是滿清帝國都因為立國、授銜的事情開始戒備伊凡,甚至在葉卡傑琳娜二世的默許下保羅的勢力開始進入到西伯利亞地區,如今的西伯利亞遠東軍區再增添兩個步兵師。
而這兩個步兵師的師長就是保羅的人,並且還是他的嫡系,計算上遠東軍區本身的那一個師,現在兩萬多俄羅斯正規軍在貝爾加的旁邊虎視眈眈。
以前伊凡在貝爾加西面私自開採的礦坑已經被遠東軍區接管,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警告,如果伊凡再做出什麼出格的行為,那麼也許戰爭不可避免。
兩萬多士兵是小事情,真正讓伊凡忌諱的是俄羅斯帝國那幾十萬的正規軍,這可不是滿清計程車兵,這些東歐的大鬍子們悍不畏死,尤其是喝酒之後。
因為從伊爾庫茨克直通烏里雅蘇臺王庭的鐵路還沒有開通,所以想要回到王庭伊凡只能按照伊爾庫茨克——切列姆霍沃——右王庭——王庭的路線。
從伊爾庫茨克到切列姆霍沃乘坐火車需要半天的時間,到右王庭需要四天再到王庭需要大約三天的時間,也就是說這一趟光是趕路來回就需要半個月。
1793年12月初,七個月的時間無論是烏里雅蘇臺汗國還是貝爾加行省改變都非常大,春季變成冬季自然不必多說,主要的是經濟上的變化。
大量的人口補充到急需人口的貝爾加行省,此時而貝爾加人口已經突破三十萬大關,因為輸送人口的緣故烏里雅蘇臺的人口到是沒有怎麼增長。
伊凡的兩個勢力總人口加起來已經有百萬之多,這如果放在歐洲已經是中型國家的標準,即便是在滿清帝國的眼中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10:1的比例,這在18世紀末而言並不是很高,一戰時期的軍民比例和此時相差不多,甚至還要超出,畢竟那時人口約六億而參與的將士卻足足有六千五百萬。
說起來最悲哀的當屬華夏,因為太平軍起事前(咸豐年間)全國有人口4。36億,後不斷下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