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部分,立隋,瘋狂熱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用折騰了。
那女子千恩萬謝,楊浩讓人找了一輛馬車,用厚厚的布匹墊了,讓人或坐或睡都顯得很舒服。那孩子吃過藥之後,便昏沉沉的睡著,趁著這個機會,就送往了鞏縣,自然會有人安置。
在楊浩的印象中,同為名將的薛仁貴似乎要大一些,而且,依稀記得是河東人,不過河東一地,有著廣義與狹義。廣義上來說,後世整個山西省的地盤都是河東,至於狹義,則僅指河東郡。因此,楊浩也弄不清楚,這薛仁貴究竟在何處,他只記得,此人似乎是沒落的世家子弟,家中甚窮,此人活躍在太宗後期和高宗時期,如果於這樣的推斷,此子應該約有七八歲的模樣。
只是,天下尚未平定,楊浩也不會可能去特意的去尋找根本不知道在何處的“名將”,嘆口氣,或許平定了中原之後,特別尋找此人吧!畢竟千金易買,一將難求。
只不過,楊浩並不知道的是,薛仁貴已經出現了,只是,蘇定方認為這並不是多大的事情,沒有稟告而已。
時間,發生在楊浩趁夜奪取偃師的那一天,蘇定方與王行本商議了之後,留下王行本守蒲坂,而他,則是去龍門巡視。
無論是入關,還是進河東,李唐比較喜歡的是一條路,那就是走龍門。這樣的重地,蘇定方不敢怠慢,是以經常前去巡視,尤其是龍門關,與浦津關一般,牢牢的卡住了河西的渡口,使之不能寸進半步,地理位置顯得非常的重要。
當初,事情緊急時,蘇定方使蘇啟守浦津關,如今浦津關由王行本的子侄把守,蘇定方轉而調蘇啟守龍門關,戰爭時期,重要的關隘還是由信得過的心腹把守,才是上策。不然,若是宇文周與高齊對峙時期出現的蒲坂守將反叛的事情,大隋在河東的地盤就危險了。
蘇定方由龍門關巡視了一番,只見城牆高大,一些破損的地方已經修補完善,唐軍想要攻打,還是很困難的。前些日子,馮翊郡的探子將訊息傳遞回來,在馮翊郡諸縣,唐軍佈置了一道防線,用來抵禦隋軍。
雖然相隔大河,可是河東河西完全不一樣。大河東面,呂梁山、雪花山、稷王山等山脈牢牢的橫在大河邊上,只有少許的地方,可以透過,可是在這些地方,修建有關隘,浦津關、龍門關,以及在離石郡的孟門關,將路口堵住,要想輕易的奪取關隘,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而相反,在大河的對岸,河西,雖然也有一些山脈,可是非常的小,不像河東,山勢連綿百里、千里,那裡大部分是平原、沙地,或者是蘆葦蕩,因此,當初河東在高歡手中的時候,他數次窺視關中,才發生了沙苑、渭曲之戰。
雖然,地勢是如此,可是天下沒有攻不破的雄關,古往今來,很多關隘看似險要,可是或是有人獻關,或是對策不當,或是軍心譁變等等,從而導致關隘失守。
因此,巡視還是很有必要的。
這個時節,河東豔陽高照,天氣非常的炎熱。
巡視完畢,蘇定方與蘇啟都有些感慨,這一路走來,頗多艱辛。當初,兩人不過是一介平民,那裡知道今日,竟然能夠執掌一方?這其中,楊浩的信任,非常的關鍵。
清河初立時,蘇定方雖然也受到重用,可是更多的時候,是作為楊浩的親衛隊長,不像來整、楊善會獨領一軍。後來,李靖到了清河,楊浩與李靖、魏徵等人常常探討兵法、政治,說起來,“這一世”的蘇定方比起原本歷史上的蘇定方多了幾分政治才能。
兩人議事完畢,身著便裝,走上大街,就準備去小酌一杯,畢竟兩人已經有月餘未見了。
路過一個攤子的時候,蘇啟卻是笑了,道:“這人家的包子倒是不錯,餡多味美。”
蘇定方聽了,心中稍動,上前買了兩個,準備嘗一嘗。這時,跑出來一個小孩,一把奪過蘇定方手中的包子,撒腿就跑。蘇定方無奈的笑了笑,就這麼一眨眼的時間,那個衣衫破爛的小孩已經轉過街頭,消失不見。蘇定方示意眾人停住腳步,又買了幾個,這才繼續前行。
這件事,蘇定方記在心上。或許是與河北不同。河北幾乎是人有所養,小孩、老人皆有所依靠,楊浩特意的撥出了預算,來安置這些孤苦無依,無人奉養的老人小孩。河東初定,各項政策都在實施,有一部分的人陽奉陰違,並不奇怪。
眾人轉過街角,只聽見一片喧譁之聲,蘇定方定睛一看,卻是適才那個孩子,手中拿著半個包子,正與人對峙著。
那幾個孩子,看起來應該是不錯的家庭,衣著顯然比那個衣衫破爛的小孩要好,只見為首的一個男孩,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