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中國百姓看中國,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媒體披露的那位浙江省平陽縣縣委組織部長董順根,上任四年斂財170萬,演繹了現代版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不知諸位注意沒有,董氏貪汙受賄,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還多虧了幾個“奴才”費盡心機地協助、支援。
對聚斂的鉅額資產,董順根解釋說:“是朋友們送的”,“平時比較熟悉的人送的”。怎麼送來的呢?有的是為了買官直接上門行賄,有的是以“人情禮”的形式送的,而靠“人情禮”斂財的實施,那幾個得力的“手下人”“功”不可沒。調查發現,董順根收受他人錢物,高峰期是在1996年8月至1997年2月,也就是他搬家和子女上學的所謂“該送人情禮”的時期。可是,有的人並不瞭解他家裡的事,有的人雖瞭解但不想送禮。於是,董順根的幾個得力的“手下人”便四處出擊,打電話、捎口信,遍告董部長有什麼什麼“家事”,你應該過去看看、坐坐。說去看看、坐坐,可組織部長的家是那麼好進的麼?知情者稱這實際上是在發“送禮通知”。於是,接到“通知”的7多多名領導幹部,都或自願或無奈地攜帶錢或物登門了。請看,這些“手下人”的作為,不是地地道道的奴才行徑嗎?
當然,細分析,便可以知道新老奴才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之處。董順根的“手下人”有共產黨員的頭銜,披“公僕”的外衣;而舊時的奴才沒有公開的身分,只是主人的“狗腿子”。這是不同。相同之處,他們搞的都是人身依附那一套,向上司獻媚取寵,搖尾乞憐,充當作惡的幫手。董順根那170萬,不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透過手下的“奴才”搖旗吶喊、協助斂取的嗎?
照理說,在革命隊伍裡,上級與下級只是分工的不同,在人格上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別,都是平等的同志,可實際上呢?處心積慮拍上級“馬屁”者從未絕跡,於今尤烈。在有些領導身邊,那善於察言觀色的“有心人”,不但對領導平時工作和生活上的習慣、特點一清二楚,就連吃喝玩樂上的癖好、家事私情上的心思,乃至收禮受賄時內心打什麼樣的小算盤也瞭如指掌,隨時都在準備著出賣自己的人格以投領導之所好。平心而論,像董順根那樣的領導畢竟極少極少,更多的領導對吹拍之類也是看不慣的,但他們中的一些人架不住馬拉松式的“攻勢”,久而久之便麻木起來,也慢慢地入鄉隨俗了。這種畸形的人際關係一旦建立,“奴才”們的感情投資就初步達到了目的,收穫利潤的季節也跟著到來了。
董順根已經被迫進了看守所,接著將是法律對他的懲罰。可是那些為虎作倀的“奴才”們呢?
會的肥與瘦
劉錦智
言及開會的問題,人們多著眼的是會的多與少,其實還有會的肥與瘦,即開會人借開會獲得的好處的差別。
正如會的多少一樣,會的肥瘦也只有比較後才能鑑別。這至少有三種比較鑑別法:一,看召開會議的部門單位。概言之,召開會議的部門單位經濟狀況好,比較有錢,如政府經濟管理部門,效益好的企業集團、私營個體企業等,其召開的會就“肥”些;而經濟條件差,錢較少的部門單位,如黨團及社團組織等,其召開的會議就“瘦”些。二,行召開的會議名稱。大抵說,各種慶典會、聚餐會、產品釋出會等很“肥”,而各類工作會、報告會、學習培訓會等則很“瘦”。三,看會議召開的地點,一般而言,到外地尤其是到著名旅遊勝地乃至國外去開的會肯定較“肥”,反上,在本地本部門本單位內開的會必然較“瘦”。這當然也沒有絕對化,特殊情況在所難免。
會既然有肥瘦之別,那就難免有人挑肥棄瘦,據說有些政府官員出席某些基層會議就很計較“出場費”,這會好處多,油水大,就爭相參加,否則就不屑一顧了。一位在企業工作的朋友近日說到這樣一件事:一次,他受領導委派去請上級主管部門某領匯出席本企業召開的一次會議,會議請柬裡夾有幾張百元大鈔,這位領導當面抽出鈔票數了一下,問會議怎麼開,還有些什麼活動?聽罷大概嫌會議“瘦”了,就說自己可能去不了了。正好這時又有家企業請這位領導參加他們的會議,我的這位朋友但見那家企業送上請柬時,附上一個大信封,這位領導並不忌諱什麼,抽出信封裡的一沓厚厚的大鈔數了數,對來人說你們企業的會我肯定要參加。後來,當地報紙果然報道了這位領匯出席那家企業會議並在會上作了講話的訊息;而朋友這家企業望眼欲穿,也未見到這位領導參加會議。由此可見,會“肥”才受某些官員青睞。
大約是這類事情耳聞多了。我不出得對一些地方某些會議報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