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香港商戰風雲錄(上),溫暖寒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渣甸洋行的製冰公司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年關。1845年,港府免 費批給美商丟杜一塊地皮建雪廠,限期是75年,即到1919年期滿。那麼, 在期滿的前一年,業主渣甸洋行就應提出申請,繼續使用雪廠的那塊地皮。 港府鑑於製冰已成為盈利事業的事實,向重提申請的渣甸洋行正式答 復:同意渣甸公司繼續使用雪廠地皮,租期為999年,批價是12500港元。 這麼長的租期,實際是歸租地者永久所有。 渣甸大班則認為要價太高,指出雪廠地基低於馬路,潮溼異常,除了 做冰庫,無法適宜他用。“本行只能出價8000港元,並且要分5年交清。” 雙方爭執不下,最後矛盾交港督佛蘭西斯·梅軒利解決。當時,很多 洋商指責港府給渣甸洋行太多恩澤。梅軒利不得不考慮西人的良意,維持 港府原有決議不變。這樣,擺在渣甸洋行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是依港府 的開價,買下雪廠地皮;要不,只有讓港府收回那塊地皮。 渣甸大班怒氣衝衝走出港府,顯然是談崩了,未遂己意。大班揚言道: “沒有雪廠儲冰,我就不辦製冰公司!” 此事在洋商中傳得很開,不少洋商幸災樂禍,稱讚港督為他們出了怨 氣。洋商普遍認為,渣甸大班是要挾港府,這麼好的製冰生意,他會意氣 用事而放棄? 牛奶有限公司的大班卻不苟同,心想渣甸大班話中有話,或許渣甸洋 行真的無意經營製冰業。 牛奶大班猜對了一半,渣甸洋行對製冰業抱無所謂的態度。香港使用 上了電,西方發明了小型電動製冰機,普及到香港的西人家庭將是早晚的 事,目前仍鼎盛的製冰業,前景不容樂觀。不過,就算製冰業現在就難以 維繫,雪廠的地皮仍是可改為他用。區區幾千港元,對渣甸洋行實在算不 得什麼。渣甸洋行一貫受港府恩寵,如今港府給它難堪,渣甸大班覺得有
… 頁面 36…
損尊嚴,確實含有意氣用事的成分。 牛奶大班向渣甸洋行提出收購製冰公司的意向。渣甸大班見要快港府 未奏效,騎虎難下,就拱手把製冰公司讓給了牛奶公司。 新組的公司,為牛奶冰廠有限公司,香港人素稱冰廠為雪廠,就把這 家公司簡稱為雪廠。後來,製冰業務萎縮,公司拆除丟杜留下的雪廠,真 的就把公司總部建在雪廠舊址上,成為名正言順的雪廠了。 雪廠幾乎壟斷了香港的牛奶、製冰、冷藏肉類業務。到本世紀下半葉, 牛奶冰廠公司另交好運,當年廉價圈下的地皮身價百倍,公司便有地王之 稱。既是地王,眼紅之人分外多。 這便成了香港近幾十年系列收購大戰的發端。
… 頁面 37…
第五章銀行槍灘 群雄起誰主沉浮 最早來香港搶灘的英資銀行,有東方、有利、渣打、滙豐等。東方為 老大,如日中天,不可一世。風水輪流轉,東方氣息奄奄,壽終正寢,而 滙豐脫穎而出,後來居上。那時香港貨幣蕪雜,五花八門,港英為統一貨 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現在中環號稱金融區,是如何形成? 港督府 港督府在香港開埠早期叫督轅,地點在女王城政府山上,即現在上環 的上亞厘畢道。 在港督府未建之前,港督官郎常常變動。臨時總督莊士敦,曾寄籬哈 特洋行的寫字樓辦公。缽甸乍總督與戴維斯總督,曾在今日兵頭花園裡的 一幢小洋房裡辦公。 1855年竣工的港督府,是港督辦公與居住的地方,富麗堂皇,美崙美 奐。 港督府歷經140年,其間修茸過多次。游泳池、停車庫、空調系統、自 動報警系統、秘密隧道等都是後來增建的。隧道共兩條,一條通往海軍基 地;一條通往布政司署,這裡是政府行政中紐。港督府最初興建耗資約10 萬元,80年代一次大修,花費約1000萬港元。 “搶灘”一詞的來由,其中有一種流行說法。即上海被闢為通商口岸 後,洋商競相在上海登陸,所設洋行均在黃浦江的外灘,故叫搶灘。 洋商來香港搶灘比上海還早,當時的洋行也均在維多利亞港海灘邊, 只是後來填海造城,最早搶灘的洋行商館,均縮到內街了。 與到上海搶灘的洋行一樣,最初秀港的洋行只有商行,而無銀行。銀 行的設定,須以一定的經濟規模為依託,不可能到荒島荒野展開融資、匯 兌業務。通常,銀行總要比經濟步伐晚半拍。 沒有銀行,並不等於沒有金融活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