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冬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最底層的十億人,絢爛冬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斯灣國家中的情形,它們都是穩坐釣魚臺,坐等鉅額的石油收入。可這種財富食利國實屬鳳毛麟角。更多的資源豐富國從資源中所獲的收益,僅夠維持中等收入的水平,而不會超出這一水平。為充分地發展,它們需要控制好資源財富以獲得增長。這並非易事,因為通常的模式一直是停滯,更確切地說,是繁榮和衰敗互動出現,彼此抵消這更多是在描繪中東和俄羅斯的情形。我不得不討論的資源財富問題,也與這些停滯的中等收入國家群體相關。然而我主要的關注,還是在於第三類資源豐富的國家群體:那些貧困的國家。資源在這些國家的經濟當中如此舉足輕重,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狀況實在太過衰微,可這些資源卻還是不能將之提升到中等收入的水平。在最底層的10億人社會中,這類資源豐富的貧困國多到不成比例:大約29%的人生活在財富資源佔據國家經濟優勢的國家當中。因而資源財富成了一種導致最底層的10億人貧困的部分重要原因。
那麼,為什麼資源財富會成為一種問題呢?
不穩定的收入顯然很難管控。在價格高漲的時期,政府部門自覺財大氣粗,便大肆揮霍。在肯亞,一個部門將其預算提升了13倍,還拒絕區分優先次序。大概是它估計其他部門很可能也是這麼做的,這樣一來,應當為行為負責的義務便很可能便被拋諸腦後了。由於這類行徑的普遍氾濫,合理的公共投資很可能成了天方夜譚。更糟的是,儘管在繁榮初期,能夠迅速增加公共開支,但到了疲軟階段卻很難削減開支。那時候被削減的往往不是繁榮之初興起的無關緊要的專案,而是在政治上最容易受到攻擊的專案。因而在繁榮期間,外交部門的職業可能會勃然興起,而到了疲軟時被削減的反而是基礎投資。
經濟繁榮與蕭條交替迴圈的現象,使選民們很難分辨出政府何時犯下了錯誤。在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奈及利亞享受著巨大的石油繁榮。政府卻將這種繁榮敗壞得一塌糊塗,大肆借款,並將錢花費在了大量充斥著腐敗的、勞民傷財的專案上。即使是在繁榮時期的一些好時光中,普通百姓不可避免地遭了殃。1986年世界石油價格下跌時,奈及利亞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財源廣進的好運戛然而止了。石油收入銳減,銀行也不願再貸款給它們;非但如此,銀行還想要它們還貸。從石油大賺和大肆借貸,淪落到石油收入微薄和償還貸款,這使奈及利亞人的生活水平頓時下滑了一半。無論普通百姓是否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它們都將會注意到這種災難性的衰退。在這種情形下,政府發起了一些有限的經濟改革,得到了國際金融機構的高調支援。改革被精心裝扮上了旗幟鮮明的政治外衣,成為一種結構性調整計劃。儘管改革是適當的,成效是顯著的,出口量也比石油繁榮時期的任何時候都增長得快;但這些非石油出口的微小增長,還是輕而易舉地被石油價格的暴跌和從借貸轉為還貸的損失吞沒得一乾二淨,隨之而來的便是消費緊縮。改革引發的增長僅僅有助於稍稍緩解生活水平下降的慘景。這就是所發生的一切,但卻不是在奈及利亞人眼中所發生的事情。一點也不奇怪,奈及利亞人認為他們所經歷的令人膽寒的貧困化擴大,是由大張旗鼓的經濟改革所招致的。因為直到進行改革之前,生活都還是蒸蒸日上、越來越好;等到改革一開始,貧困便排山倒海般襲來。深信這一點的奈及利亞人不斷追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遭受這樣一種破壞性的〃改革〃?他們不可避免地得出了這樣的推斷,那就是國際金融機構陰謀毀掉奈及利亞。有一次我用我所持有的聯合國通行證造訪奈及利亞,當開始還面帶微笑的入境官員一眼掃到〃世界銀行〃的字樣時,他頓時收起了笑容。〃我是不會和你握手的,〃他說,〃世界銀行憎恨窮人!〃這種對於繁榮和衰敗交替迴圈的情有可原的誤解,使得在奈及利亞更難覓得支援經濟改革的選民。普通百姓(本來應當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懷念的是那些管理不善的日子,因為那曾是繁榮昌盛的好時光。馬克思主義者曾使用過一個術語——虛假意識(falseconsciousness),正好適用於描述這種大眾的誤解。
第二部分 第13節:自然資源陷阱(2)
因而波動性便是你可以在20世紀80年代見識到的東西。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更多事例相繼出現,於是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恢復了對自然資源租金問題的關注。從那時起,政治學家也開始介入,提出資源收入敗壞了統治。我沒有對早先的經濟解釋置之不理,不過還是認為指向統治的證據確實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然而,我認為政治學家的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