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香港商戰風雲錄(下),夢幻天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集新資,用於購買新飛機,增設新航 線。 在這場商界交鋒中,港尤由中資變“英資”,英資國泰又變港資。為適 應1997年,曹氏接著又聲稱港龍是“港資”,變幻如此頻繁,港民眼花繚亂。 有不懷好意的人稱:港龍是條變色龍。 在這場“變資”較量中,國泰略勝一籌,其間,曹光彪曾多次藉助傳媒 向公眾呼籲,抨擊港府,請求公正,以喚醒公眾的民族熱情。曹氏在報刊發 表言論: “香港政府竭力反對國際保護主義,並派人到歐美遊說,要歐美開放市 場,但在香港航空政策上卻構築保護主義堡壘,這豈不是莫大的諷刺?國泰 既不是香港的國營公司,也沒有向港府交納專項壟斷稅,如此保護國泰利益, 實際上是保護英國利益不遺餘力,而下惜用港府政策的名義。” 包玉剛一貫聲稱商業行為格守以和為貴,在曹氏的激勵下,也借傳媒的 力量炮轟港府:“不要以為我現在只是為港龍爭利益,這也不僅是航空間的 衝突。一條航線只唯一家公司經營的政策,造成壟斷而不公平,有違本港工
… 頁面 29…
商百業以至港府長期遵循的自由經濟哲學,實在極不光彩,後患無窮!” 呼籲歸呼籲,國泰空中霸主的地位,穩如泰山。當時有人說,港龍要撼 國泰,唯有靠中資背景了。港府對來自北京的壓力,一貫以軟弱著稱。人們 抱各種心態,期望曹光彪等從北京帶來尚方寶劍,大殺回馬槍! 誰都不曾想到,在香港寸步難行的港龍,到北京也四處碰壁。曹氏、包 氏無數次飛赴北京,進展非常不順。一切問題最後裁決都得歸於中國民航總 局,有關官員表示,港龍是在港註冊的包機公司,中國民航無權單方面決定 中港間的航運。 據報載,中港問的航班已經不對等,中航與港航的航班比率為 10:1, 懸殊驚人。中方已面臨來自港方的壓力——要求增加航班,改變嚴重不對等 的現狀。現在港龍要求開闢航班,中方自然會感到頭痛。很顯然,中國民航 對自己的航空公司實行保護主義。這種做法,也是一些航空業缺乏國際競爭 力的國家常採用的。 港龍折翼 渴望一飛沖天的港龍始終困在地面展不開機翼,而資金消耗卻異常驚 人。每年1月,各股東都要“輸血”應急。 1987年1月,增資至4億港元,1988年4月,資本增至6億港元。行政 首腦曹光彪稱:月虧損約500萬港元。 1988年9月,港龍終於獲得中港方面的正式批准,開辦港京、港滬間的 不定期包機航班。港無可望扭虧為盈。 早在一年多前,施懷雅兄弟眼看港龍要升空,先給港龍當頭一棒,批出 國泰新股給中資龍頭——中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香港中信首腦力榮智健, 其父榮毅仁為中國高層人士。這樣,英資國泰不僅本港化,還有了中資背景。 曹氏鼓吹的中資背景已不再是威脅。 那麼,榮智健在這次空中爭霸戰中,為什麼不支援港資港龍,而與老牌 英資太古“同謀”,“堂而皇之”擔任國泰的董事呢? 榮智健是國務院任命的商業機構負責人,而非政工幹部。他在港發展, 並沒有肩負政治使命,他必須對國家交予他的資產負責。獲得溢值極高的國 泰股份,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是成功的商業行為。 1993年,榮智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差不多分析了6個多月, 覺得國泰的盈利前景好,經營完善,而且有一個優秀的管理隊伍。我們就把 我們的看法向總公司和北京國務院講,不到5大就得到批准。 “我們還看到,要在香港發展,不但要跟華資合作,也要加緊跟英資合 作。我們跟國泰、太古合作,覺得他們有一套系統,雙方很容易有共同的語 言,後來還成了好朋友,而且不光是工作上。” 這一役,中信斥資13億港元購入國泰12。5%股份,其中8億港元是國 務院特批借出的。看來中方的著眼點是商業利益,並未將商業問題政治化。 國泰有了港資與中資成份,為其順利過渡到1997年後,奠定了良好的基 礎。輿論均認為,施懷雅家族是識時務之俊傑。港龍及部分傳媒,猛烈抨擊 國泰享受港英當局大多的無形利益,現在中資參與其間,攻擊的矛頭指向誰? 國泰與中資聯手,使港龍本來就堡水甚多、不太可靠的政治優勢化為烏 有。現在唯剩下純商業競爭。
… 頁面 30…
港龍在199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