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部分,清末少帥,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某不算是聰明,見識也不如諸位,但也有一家之言,希望參議員們能夠聽聽。”把自己的姿態放的足夠低了,孫復才說道“開國之初,必有賢相名將,這些人在國家之中往往擁有著不輸於君王的影響力,他們又都是一時之選。所以君王們都會採納他們的意見,就算是有不合自己心意的,考慮到那些功勳卓著的老將老臣,開國君主也不得不對逆耳進言仔細思考一番;而到了王朝的中後期,君王的權勢已經壓過了所有的臣子,他們不用再顧慮臣下的建議,往往聽多了逆耳忠言,都會厭倦。”

“賢君一攬大權,可以最大限度的調配國家的力量,最大限度的發揮國家的各項潛力,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辦成事!”聽到這裡。臺下已經嗡嗡了起來。許多人都以為孫複選擇了總統制,那些傾向於內閣制的參議員臉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可是一個君王就算是天之驕子,也必然有昏聵糊塗的時候,也難免有聽不進逆耳忠言的時候,這時候,就必須有人來控制他的權力。”

許多人迷茫了,不知道孫復到底傾向於什麼制度,聽他的話。好像總統制和內閣制都有些道理,可是又都有些缺陷。

“中國曆朝歷代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君主,也不在於朝臣,關鍵是在於沒有制約的權力。西方的君主立憲國家,就是把君權和相權相互制約了,這些君主立憲制國家大多都是強國,這無疑說明了君主立憲制的優勢。”

“可是滿清王朝不是漢人政權,不然我鐵定支援君主立憲制!”自嘲了一句,引起了臺下的轟動。其實大家都一樣,如果不是滿人千般萬般的放著漢人。君主立憲制早就在大清開始了。

“既然王朝已經推翻了一個,我們就沒有理由在找出一個皇帝,實行君主立憲制,所以我提出了軍政分離,議會獨立,三權分立。”

老實說,袁世凱在孫復說君主立憲制的時候,心裡有些小激動,可是後來的自答又讓他有些失望,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就算是孫復支援自己當個皇帝,為了子孫後代著想,袁世凱也只能拒絕。一個五十多歲的皇帝手下有一個十八歲的權臣,這怎麼看都是準備禪讓的節奏。

“將軍府治軍,內閣理政,這樣可以保證軍政的分離,避免了軍閥的出現,也能最大限度的讓國家保持平穩和健康的運轉;內外議會分離,內議院監政參政,外議院享有立法權;另外大理寺掌刑,行使司法權;學部掌理藩、宗教、教育,是因為中國的特殊國情造成的,兩千年的文明延續,讓我們成為了東方文明的統治者,也給予了我們豐富的宗教文化,這是祖宗留下了另類國土,不容拋棄。把教育交予學部,更能體現教育的重要性,要知道,各列強之強大,無數次的證明了,非教育不可興邦。”

要不是早就聽孫復說過大總統的權利,袁世凱現在就想尥蹶子不幹了,按照這樣的權力一分,好像大總統就成了擺設,所有的權利都分給了將軍府、內閣和議會,甚至連大理寺看起來都比大總統的權利多。

提出了觀點,接下來自然是討論了,孫復很巧妙的扔下了這個爛攤子,自己溜到了一邊去。看起來很不錯的制度,可要是想讓這些參議員們同意,沒個三五天的討論,是出不了結果的。就是清楚議會制度的麻煩性,孫復才會搞出那麼一套亂七八糟的制度來的。

孫復不急,但是袁世凱急啊,他沒心情看著那麼多參議員抬槓吵架,只希望自己趕快成為大總統,好讓自己能夠安心睡上一覺。

在袁世凱的慫恿下,袁系參議員拋開了政府結構的問題,主張先確定國家制度和國名等,並且確立國家元首的人選。

能混到參議員的水平上,就算是有那麼一兩個書呆子,也降低不了這些人精的智商。國家制度確定下來了,就是總統制,但是選舉總統,卻沒有得到參議員們的支援,只是得出了一個先確認國家元首候選人的決議。

三個大總統候選人自然不會逃出黎元洪、孫文、袁世凱三人的手掌心,本來王寵惠是想把孫虎也抬上候選人的身份的,可是被孫復給拒絕了。孫復很清楚自己那位老子的性子,如果是十年前,他肯定是叱吒風雲的主,可是現在年紀大了,除了危及自身的利益,他一直都充當和稀泥的角色,這顯然不符合孫復對新國家元首的期盼。

國家名字的問題著實難倒了不少參議員,既然孫復說中華民國的國號不能用了,那孫、袁兩系的幾十位參議員,自然不會同意使用這個國號,剛剛誕生了不到三個月的中華民國就這樣夭折了。

沒有了中華民國,立刻就有人提出了中華帝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