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部分,清末少帥,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後,是不允許中國在此駐軍的,就算是袁世凱耍了個小聰明,利用警察的名義,留在了天津三千武裝力量,可是面對各國的駐軍,依然十分薄弱,可以說,天津除了名義上還屬於大清,實際上早就在各國列強的控制之下了。
天津城自從城牆毀了之後,城區的面積就不好算了,不過有一點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天津衛的繁華之地有九成都是屬於英法美德俄等九國的租界,而且這些國家中,大半都在租界裡修建了兵營,駐有數百到數千不等的軍士。
自從薩爾滸之戰後,再也沒有一場戰爭對華夏的傷害如此之深,八國侵華戰爭打斷的不只是滿清政府的那截腐朽脊樑,還生生的在四萬萬華夏兒女的臉上踹了兩腳,讓整個民族都為那場戰爭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華夏的尊嚴遭到了踐踏。
如果非要找一場比它更傷害泱泱華夏的戰爭,那絕對是沒有的,就算是最慘烈的五胡亂華,也不曾讓漢人如此悲憤,如此震驚。五胡亂華要誅滅的是漢人的血脈,是中華的傳承,可是《辛丑條約》硬生生的要打斷中國的脊樑,漢人的尊嚴,那份用了兩千年的血戰文治才積蓄下的民族尊嚴。
天津是那場戰爭最真實的結局,整個天津城周圍三十里不允許有中國的駐軍,從塘沽到北京城。一路上再也沒有一座中**營,一座中國炮臺存在,這意味著把國之心、國之腦放到了豺狼的口下,只等它飢餓的時候,就可以輕易的滅亡一國,覆滅一朝。
漢人最講氣節,就算是最軟弱的人。他的骨子裡也有一份堅持,如果觸碰到。必然引起瘋狂的報復。當年的大漢朝,後來的唐朝,哪一個不是受盡了屈辱才開始反抗,漢人溫和友善,可那是對朋友,對待敵人,刀槍和京觀會讓異族人明白什麼是大漢,它不僅有文明的傳承,還是血腥的承載者。
有時候想起來。許多人都不明白,明明大清朝已經實行了新政,國家也有了些起色,為什麼還要那麼多人要造反、起義,他們圖的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要去鄒容的《革命軍》中去找,要到蹈海以死的陳天華的憤怒和無奈中探尋,當一個民族沒有尊嚴的時候。那還有什麼是它看重的,沒有了尊嚴的華夏,就像是沒有了靈魂的活死人,不死何為。
望著大沽口的那些外**艦,看著那些來往這的各國旗幟,孫復幾次都想下令開炮射擊。讓十四英寸的艦炮讓那些囂張猖獗的洋人認清中華。可是孫復不能,不是不敢,而是不值。
如果有必要,他願意賭上粵桂黔滇湘五省的億萬條人命,可如果只是圖一時之氣,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妄自掀起一場國戰。自從東海海戰之後。孫復就明白了,現在的他還不具備這種能力。
當“鳳巢”號緩緩靠近港口的時候,它瞬間成了焦點。無論是洋人商販,還是苦力駐軍,都被這艘史無前例的巨輪給震驚了,那艘號稱“世界最大”的英國郵輪還在進行最後的裝修,可是一向被西方世界輕視的遠東地區竟然已經有了一艘更大的郵輪。
“哦,上帝啊!難道這是那艘‘泰坎尼克’號郵輪到了嘛?可是我為什麼沒有聽到它首航的訊息?”一個英國商人驚訝的朝四周的人問道。
“不,‘泰坦尼克’號尚未下水,我在貝爾法斯特的時候特意去看過,它還需要數月的功夫才能完工,不可能出現在這裡。而且它的船體好像沒這麼大,也沒那麼寬!”
“這是那位西南少帥的遊輪,不是英國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日本陰著臉望著海面上逐漸靠近的遊輪,恨不得立即讓它在這裡沉沒。
那個英國商人和自己的夥伴對望了兩眼,有些不敢相信,可是這個日本人也是他認識的商人,沒有理由欺騙他。
“你說的是那個向日本宣戰,而且勝利了的孫?”另一個裝扮很優雅的紳士好奇的出聲問道。
日本人的臉一下子黑了下來,冷哼了一聲,沒有理會那紳士的問話。
好像也察覺到了自己問題的毛病,那紳士向自己的同伴聳了聳肩,無奈的一笑,卻沒有絲毫道歉的意思。他是大英帝國的子民,沒有理由向一個日本人道歉,哪怕是他說了錯話。
“這艘遊輪肯定是在美國訂購的!”
輕蔑的掃了一眼美國佬,英國紳士嘲諷道“世界上最優秀的輪船設計師和製造廠都在英國,美國人除了會掙錢以外,還會做些什麼?”
英美之間沒有現實矛盾,可是高速發展起來的美利堅,已經開始向整個世界推銷它的產品,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蓬勃發展的現在,這就是英美之間最大的矛盾。整個世界的所有角落裡,都能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