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不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章 鄧芝雄起,驥行三國,趙不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鬥結果很快就統計了出來,魏軍當場陣亡的比例其實不大,除了連同守將朱贊在內準備在坑道伏擊的,以及爆破點附近城牆上的攏共數百人被當場震死或活埋外,其餘的魏軍並未被波及到。
但魏軍士卒都被所謂的“地龍翻身”嚇得不輕,以為是己方不義遭了天譴,加之主將朱贊陣亡失去指揮,所以才迅速潰散或請降。
漢軍沒有經過激烈廝殺就佔據了郿縣全城,光是俘虜就抓了數千人,那些逃出城的估計也跑不遠,大部分都會被趙驥在西邊堵截住,僥倖逃進荒地和深山裡的,估計最後也只能乖乖再回來,不然要麼落草為寇,要麼就生生餓死在野外。
趙驥把俘虜丟給句扶和孟琰,自己脫離大部隊快馬趕回郿縣找趙雲和鄧芝商量下一步事宜。
一到大帳,趙驥就看見鄧芝主動來迎自己,鄧芝正要開口說些什麼,趙驥爽朗笑著搶先說到:“鄧將軍,郿縣既破,那曹叡的大軍也就快來了,宛城的數萬魏軍可就要仰仗你大把他們擋在武關道外了”。
鄧芝本來是想說說三日破郿縣這個賭約的,哪知趙驥竟然毫不介意,還主動岔開了話題,他是個跟人打交道的高手,當即就坡下驢,親熱答到:“不捨何必如此生疏,我雖痴長几歲,但也比你大不了許多,我倆該當平輩論交,你稱呼我表字伯苗便是”。
鄧芝之所以轉變態度,除了佩服趙驥用兵之能外,更是因為想在接下來的戰事中給自己爭取更重要的位置,他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了,但無論文事武事都始終不能邁入高階職級,鄧芝入蜀後曾得益州名卜張裕相面,說他要年過七旬才能位列重號將軍、封侯。
鄧芝是個性格要強的人,他不甘心等到七十歲才能一展己才,眼前的關中戰事就是一個天上掉下來的大好機會,如果自己能在武關道擋住宛城魏軍的話,說不定就能打破張裕給自己的預言。
趙雲早已等在帳中,他是主將,不方便先發言,免得堵了其他人的嘴,於是就讓最年輕的趙驥先說。
戰事緊急,趙驥也就不客氣徑直說到:“首先,俘虜兵不能收編,我想把他們先弄去開荒屯田或者修築工事做苦力,至於具體怎麼處理以後再說”。
趙雲、鄧芝對這一點沒有異議,他們都知道曹魏從曹操時起,就有異地用兵以士卒家屬為人質的制度,目的是防止大規模叛變,所以駐守關中的魏軍俘虜短時間內是不能直接用於作戰的。
趙驥續道:“我打算從關中百姓裡徵召兩萬人參軍,凡是願意參軍的,一律免除徭役,還額外分發俘虜幫他們種田”。
關中先後經歷了董卓、李郭以及馬超等軍閥混戰後,本來已經甚為殘破,得虧曹操征服漢中後遷徙了大量人口填補勞力,夏侯淵主持西北事務後又遷來了不少匈奴、羌、氐等胡人來屯田,才終於恢復了生氣,實現了錢糧的自給自足。
正是有了這些人口和魏軍俘虜當苦力做底氣,趙驥才敢提出徵兵兩萬的計劃。
戰爭不光是戰場廝殺,所謂外行看指揮,內行看後勤,原本的歷史中,司馬懿接替曹真主政雍涼後,就在關中大規模開荒屯田,他打仗的一個特點就是走到哪兒就把地種到哪兒,這也是他敢和諸葛亮拼消耗的依仗之一。
“短時內,曹魏肯定沒辦法徵調太多的軍力來援,靠著我們現有的兩萬人所說有點左支右絀,但也不是說就守不下來,等守下魏軍第一波的攻勢後,新訓計程車卒也該能派上用場了”。
“我想請老將軍帶本部萬人守蒲坂津,我自領本部守潼關,鄧將軍帶三千人守武關道,關中各郡縣由新兵邊編訓邊駐守”。
鄧芝聽到這裡,忍不住問到:“宛城司馬懿部足有數萬兵馬,即便只抽調部分攻打武關,就給我三千人的話是不是有點太少了?”
趙驥笑著反問:“東南方向吳軍很快就會有大動作,這一點想必鄧將軍已經知道了吧?”
鄧芝是漢吳猇亭之戰後重修舊好的使者,和孫權以及張溫等東吳諸多重臣多有書信往來,雖然不知詳細,但也耳聞過些許訊息:“有是有這麼回事,只不過……吳軍不足恃,孫權向來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他何時舉兵可不好說”。
趙驥笑道:“鄧將軍就能暗地裡放點訊息給司馬懿嗎?”
“司馬懿房陵新敗,短期內本就無力再出,何況……嘿,難道他就當真甘心給曹真當個偏師嗎,所差的不過是個藉口罷了”。
“再說了,就算孫權不配合,可上庸已入我軍之手,宗太守與鄧將軍乃是荊州鄉黨,想來不會如劉封、孟達那樣坐視鄧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