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不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班師回朝,驥行三國,趙不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閻宇帶著南征的軍隊返回了成都,趙驥親自出城來接。
當初,趙驥帶這支中軍新兵從成都出徵時只有一千人,後來匯合了留在武陵的三千駐軍,又收降了孟琰部一千人,歸來時已有足足五千士卒。
閻宇部三千人不是中軍編制,按理該回武陵駐防,但吳懿已從趙驥送來的俘虜裡招募了足夠的郡兵,實在不願意留下閻宇這個不聽話的部下,乾脆賣個順水人情,以武陵、零陵二郡供養不起太多軍隊為由,極力要求朝廷把閻宇調回成都去,於己於人都是好事。
諸葛亮正在成都大肆招募編練新軍,自然不會不允,於是這五千人就全部歸入了中軍。
中軍得勝班師,身為中護軍的趙雲循例進宮向皇帝稟報戰事詳細,尚書令馬良也在旁一併稟報了封賞事宜。
劉禪聽完後,眨巴眨巴眼睛,突然開口問趙雲:“趙叔,你怎麼派個監軍去領兵作戰,這不顯得朕…額…顯得朝廷章程混亂嘛”。
“陛下近來果然長進了”,趙雲笑著答到,“中軍新建,不少職務都空缺,所以才會臨時安排監軍出征,並非常例,既蒙陛下垂詢,臣請轉中監軍趙驥為中領軍以示陛下之明”。
劉禪得到趙雲誇獎,心中不禁得意,感覺自己彷彿解決了一個極為難的朝政頑疾。
馬良在劉禪開口時就覺得有些不對勁,新皇帝年輕,又非常信任諸葛亮,一向不干涉丞相府對政事的處理意見,他本以為是皇帝一時興起多問幾句,孰料趙雲竟立刻順著皇帝的話就要求調整軍中職務。
“陛下不可”,馬良立即出列奏道,“南征封賞已有定論,是經過大臣商議和陛下核准的,如此朝令夕改豈不是讓天下人視朝廷詔令為兒戲”。
劉禪一時語塞,他有些不甘心自己提出的意見剛被肯定,就又被駁回,於是可憐巴巴地看向趙雲:“趙叔,朕剛才說的到底對不對?”
趙雲耐心教導道:“殿前議事,大臣之間意見不同乃是常事,沒有對錯之分,陛下貴為至尊,要多聽取各方的意見,也該當有自己的主意,最後聖心獨斷即可”。
“好”,劉禪有了趙雲這句話撐腰,語氣都硬了幾分,“那就轉趙驥為中領軍”。
“臣遵旨”,平級調動不是什麼大事,趙驥的職務也不是什麼方面重將,馬良身為尚書令,是皇帝和丞相府之間的紐帶橋樑,皇帝難得開次口,他不願意為了這件小事和皇帝鬧僵,何況還是在趙雲這個掌管中軍的元從老臣面前。
當夜,丞相府中,已經升任侍中的董允向諸葛亮稟報了白天在宮中發生的事。
“丞相,這件事不能順著陛下,中軍職務至關緊要,不可落入外人之手”。
諸葛亮聽了露出幾分不悅:“休昭慎言,同朝為臣誰是外人,議事就議事,不要針對特定的某個人”。
諸葛亮斥責董允後,又問費禕:“是陛下自己察覺趙驥作為監軍卻直接領軍的?”
費禕也是侍中,白天時他和董允都在殿前。
“是,趙老將軍並未提及或暗示,確實是陛下自己注意到這個疏漏的”。
諸葛亮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陛下能留心朝政,還能指摘出其中的錯謬,雖不是什麼要緊的事,卻也難得,這件事就這樣吧,按陛下的意思辦”。
費禕思索片刻又說:“趙老將軍為人穩重,要麼不說話,一說就是軍國大事,今日他為了這點小事提出意見,是不是有些反常?”
“哈哈”,諸葛亮朗聲笑道,“現在的滿朝文武中,恐怕只有我能與子龍心有同感了,你們不會明白的”。
費禕接著進言:“如今中監軍空出,不知丞相屬意何人?”
諸葛亮投向費禕的眼神中又添了幾分讚許,這個年輕人反應機敏,這麼快就想出了制約的對策,他思量片刻道:“馬幼常敏於軍事、常有高論,讓他兼了中監軍的職務吧”。
說到馬謖,諸葛亮腦中立即浮現出劉備在永安病榻前對自己說的話:“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
劉備最初也很欣賞馬謖,馬謖不到三十歲就被任命為成都縣令,三十出頭又提拔成越雟太守,但南中叛亂後,馬謖棄城逃回成都,完全沒有采取任何辦法來改變局面,與領兵就地抵抗併成功阻止叛軍繼續北上的李嚴、李恢、呂凱等人形成鮮明對比。
諸葛亮非常喜歡馬謖,他覺得高定在越雟郡舉兵叛亂時,馬謖手中無兵無將,逃回成都雖不體面,但也不失為明智務實之舉,這樣的人才萬一折在南中實在可惜。
馬謖現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