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不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4章 番外——初稿17,驥行三國,趙不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帝城位於瞿塘峽口北岸,為王莽篡漢時割據益州的公孫述所建,相傳當時城中有井冒出白氣宛如龍形,公孫述藉此自號為白帝而得名。
城中有廟與城同名,西漢末年戰亂頻繁,而白帝城一帶卻較為安寧,當地百姓認為這是公孫述的恩德,便立廟祭祀,因其並非正統,平日來廟裡拜祭的人很少,不過今天,廟裡廟外卻是人頭攢動、旌旗林立,只因蜀漢的皇帝劉備把這裡作為自己的臨時行在。
“前軍捷報”,中護軍陳到步入大殿,將一份文書擺在劉備身前的大案上簡短說到,“吳領軍有書到,巫縣已下,李異授首,劉阿歸降”。
“朕已經知道了”,劉備伸手指了指案旁的另外兩份文書,“馬侍中和議曹趙驥已經各自上書報捷了”。
陳到聽皇帝的語氣有些不悅,這才發覺殿中的氣氛有點劍拔弩張的味道,殿左站著荊州治中龐林,殿右站著鎮北將軍黃權、從事祭酒程畿和荊州從事王甫,雙方涇渭分明,但臉上都沒有初戰得勝後應有的喜悅之情。
陳到是皇帝的親軍統領,他知道以自己的職務介入朝堂黨爭乃是大忌,連忙悶不吭聲地躬身退出殿外,劉備這時才面無表情的說:“諸君以為此戰該如何賞罰?”
龐林搶先說到:“前領軍吳班大破李異,陣斬其首,當為頭功,侍中馬良身蹈狼穴、行險用間,宜為次功,理應下旨嘉獎,前軍其餘將士亦各有功勞,可按功賜賞”。
龐林是龐統的胞弟,因為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眾臣反對東征,所以隨軍而來的多是益州人,眼下馬良不在,劉備身邊的荊州人以他為首,他便理所當然地承擔起為荊州人發言爭利的責任。
龐林有意無意地避開了趙驥的功勞,殿右的三人如何聽不出來,王甫當即就出列奏道:“臣以為議曹趙驥先是孤身勸降劉阿,又行調虎離山之計誘李異出城,還兵不血刃奪取了巫縣,可錄為首功”。
“哼,他不過是僥倖弄巧而已,王從事難道不知道他的作為嗎”,龐林和他哥哥一樣是個嘴上不留情的人,當面就毫不客氣的駁斥道,“趙驥區區一介議曹,居然就敢擅改御前擬定的方案,所幸誤打誤撞沒有出事,不追究他的罪責就算陛下寬宏了,若再錄功,豈不是鼓勵後來者效仿”。
“不然”,王甫笑著辯到,“值此大戰,正當人人爭先、勇於任事之時,豈可以常理待之,甫昔隨關將軍北伐,連呼劉封、孟達而皆以無旨不應,結果坐失一州,愚以為大戰之際不宜吹毛求疵,苛待有功之人,冷卻了前線將士之心”。
“什麼有功之人,他那是狼子野心,此子抗拒大軍入城,分明是想將巫縣據為己有”,龐林辯意昂然,激動向劉備勸諫道,“巫縣事關大軍後路,豈可留予這種狂妄之徒,臣請陛下以親信之將鎮守,可保萬一”。
劉備看向程畿道:“季然意下如何?”
程畿平靜地答到:“巫縣新附,不宜輕動”。
黃權立即應聲道:“臣附議”。
龐林眼見另外三人眾口一詞,頓時有些急眼了,正待再諫時,劉備突然開口說到:“朕素來都是以誠待人的,對眾卿是推心置腹,對劉阿、趙驥亦是如此,無論如何,他們全巫縣以降是有功的,朕又豈會薄待有功之人”。
“來人啊,擬旨”。
對於巫縣一役的評議很快就結束了,龐林鐵青著臉走出來,略微抬了抬手以示告辭後就徑直而去,早守在門外的張益望了眼龐林氣猶未消的背影,不禁會心一笑,然後朝王甫三人作揖道:“有勞三位大人了”。
黃權和程畿沒有答話,只禮貌上的回了一禮後便也各自離去了,王甫嘆了口氣,把張益引到僻靜處,小聲責備道:“你們兩個渾小子當真是膽大妄為,幸好陛下寬宏,不再追究你們的過失”。
“哼,寬宏個屁,那個販履徒最是會假仁假義”,張益鄙夷地說到,“昌懿說得不錯,荊州人反對他東征,他現在只能靠益州人賣命,能不給叔父你們面子嗎”。
王甫搶步上前去捂張益的嘴,然後又回顧四周,確認無人後才鬆開手斥道:“隔牆有耳,小心禍從口出”。
王甫本想再說教幾句,但一看張益臉上酷似他爹張裕的倨傲神情,嘆息一聲後又把嘴邊的話嚥了回去,思忖片刻後緩和了語氣說:“陛下這次沒追究你們,但並不代表他心中也釋然了,聰明顯於外可不是好事,你們初仕宦途就接連招惹馬良和吳班,難道不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嗎,你們還年輕,為了區區一個巫縣就惹得聖心不悅,於將來的仕途大不利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