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不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2章 堅城當道,驥行三國,趙不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論趙驥的自信來自於何處,已經識破他真實戰役意圖的司馬懿都該選擇西進關中。 現在去增援襄陽簡直是多此一舉,一來距離太遠,趙驥已經搶佔了先機,如果趙驥真能如他自信的那般一戰而下襄陽,司馬懿現在趕過去也來不及了,如果趙驥是自信過頭,最後頓兵於襄陽堅城之下,那就更好了,關中一失,趙驥除了循南鄉退入上庸別無它途。 第二個原因則是趙驥主力離開後關中肯定空虛,此乃一舉收復雍州的天賜良機,而且收取關中後,河東和壺關以南的半個幷州也能不戰而定,司馬懿將會憑此戰成為整個曹魏的大英雄。 決心既定,司馬懿先是給駐守宛城的振威將軍領荊州刺史胡質去信,分析了趙驥的真實意圖,叫胡質謹守宛城,然後保持對襄陽戰事程序的關注,無論趙驥打不打得下來襄陽都要按兵不動,免得輕率增援被半路伏擊。 而如果趙驥一旦流露出從襄陽撤兵的跡象,那胡質就要以最快速度搶在吳軍之前佔據襄陽,而不是去追擊漢軍。 司馬懿同時上書曹叡,要求毋丘儉向壺關發動攻擊,牽制河東、幷州方向的漢軍,掩護自己的側翼。 做好一切準備後,司馬懿以張合為先鋒,盡起主力往弘農進軍。 張合對司馬懿的部署十分不滿。 張合的不滿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自從他由隴西撤回幷州後,曹叡居然再次把他劃撥到了司馬懿的麾下。 隴西兵敗後,張合自己的想法是想留在幷州獨當一面,偏偏曹叡有意提拔自己的心腹近臣毋丘儉和秦朗,不肯把這個機會讓給張合,反而擔心毋丘儉會指揮不動老資格的張合,於是把這位宿將拎了出來放在洛陽戰區。 武人出身的張合之前在駐守宛城時就和河內名門出身的司馬懿不對付,自認為從武皇帝時就征戰四方的張合打心底看不起沒有戰功就能高居驃騎將軍的司馬懿,沒想到轉了一大圈後,自己還是擺脫不了司馬懿部將的命運。 張合不滿的第二個原因則是出於公心,在他看來,趙驥這個對手十分難纏,他既然敢出武關南下,那就肯定留了後手不怕你去打關中。 趙驥現在最大的薄弱點在哪裡?張合認為既不在關中也不在襄陽,而是在南鄉,只要能截斷南鄉,趙驥就會變成被攔腰斬成兩截的蛇,所以應該迅速南下出宛城徑取南鄉才是正理。 可司馬懿根本不理張合,甚至連戰前的會議都沒有叫張合參加討論,在司馬懿的眼裡,身為一名武夫的張合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命令去老老實實執行就行了,哪來的那麼多意見。 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在經過了第四次北伐的滷城戰役後,被王平打得大敗而歸的張合深刻地認識到了漢軍可怖的戰鬥力。 當時因為李嚴運不上來糧,佔盡優勢的諸葛亮只得無奈退兵,司馬懿下令進行追擊,遭到了張合的強烈反對,他認為應該儘量避免與漢軍進行野戰,但司馬懿仍然強令張合領兵去追。 結果張合在木門道中伏,因膝蓋中箭而傷重不治。 時空雖然變換,張合這次沒有死於第四次北伐的隴西之戰,但他和司馬懿的關係還是同原本的軌跡中一模一樣。 在司馬懿的死命令下,張合無奈率兵西出函谷關,這也是漢魏兩軍的接觸線,他剛出關不遠,就發現面前聳立著一座嶄新的城池。 這是什麼時候建的? 在漢代築城可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需要耗費大量的錢糧,徵調數萬、十數萬甚至數十萬民夫才能辦得到,而且就算有能力築城,那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修得起來的,沒個一年半載的根本辦不到。 心生詫異的張合引了數騎親衛親自來看,城裡的漢軍很快就發現了他,但卻並不出城驅趕,彷彿就似在對張合說:想看就儘管看吧,反正你怎麼看也沒用。 繞著城池看了一圈,張合不得不承認對方這城池位置選得真好。 此地雖然不是函谷關舊址,但離得並不是很遠,仍然夾在熊耳山與黃河之間,既卡住了通往弘農郡腹地的要道,又可以依託黃河水運方便補給。 這座新城的防禦工事也非常完善,望樓、角樓、甕城、馬面等一應俱全,甚至登高而望還隱隱可見城裡似乎還建的有內城牆,但唯獨沒有引黃河水挖掘護城河。 其實趙驥也很無奈,不缺磚和水泥的他在修城時是能怎麼堅固就怎麼來,但挖護城河卻需要動用大量人力來進行土工作業,而他目前最缺的就是人口。 看完城後,心生疑慮的張合沒有馬上攻城,而是派出了探馬往西深入偵查,很快探馬就回報說新城後方的新安、宜陽二縣也加固了城防,而且守軍同樣早已嚴陣以待。 更多的詳細情報後續紛紛傳來,駐守新建城池的是之前守備潼關的柳隱,張合還在曹真麾下時就聽說過柳隱的姓名,這位雍州重將以擅守聞名,蜀漢首次北伐時,就是他在潼關擋住了曹真的攻擊。 根據這座新城的規模以及城頭漢軍的旗幟估計,城內應該差不多有八千守兵。 駐守新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