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不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章 聲東擊西,驥行三國,趙不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常山郡,在漢軍的猛攻下,原本一步也不肯後退的魏軍似乎漸漸不支,慢慢後撤讓出了對井陘谷口的控制權。
在漢軍衝出谷口後,毋丘儉不敢野戰,當即引兵退入易縣固守不出。
漢軍主力開出井陘後,逼近易縣紮下大營,在“廖”字鎮北將軍大旗下,句扶對趙驥說道:“毋丘儉這個蠢貨,又想憑城死守,難道他就不知道公孫瓚當年是怎麼在這裡自焚身死的嗎?”
東漢末年,公孫瓚與袁紹爭奪冀州,界橋戰敗後退守常山郡易縣,他在易縣外圍挖掘了十重塹壕,又在城中築起數丈高的京,也就是高樓,然後囤積了三百萬斛糧食,揚言說“食此足以待天下之變”。
後來袁紹挖掘地道直通城內,破壞公孫瓚修築的高樓地基,成功突入城內,敗局已定的公孫瓚只得被逼自焚而死。
姜維反對說:“句將軍之言恕我不能苟同,毋丘儉所部在爭奪井陘谷口時未受重創卻無故撤退,其中大有詭異,末將以為其必有後著”。
如司馬懿所料,趙驥偽作被刺,吸引司馬懿揮兵西進,實則早已設下了一個以弘農郡為誘餌,以潼關、黃河和熊耳山為包圍圈的巨大陷阱,準備一頭吞掉冒進的司馬懿所部數萬大軍。
這份氣勢恢宏的作戰計劃是魏延參考秦趙長平之戰中白起以山河為圍的辦法來制定的,此刻,魏延正在潼關等著司馬懿自己把腦袋伸進繩套來。
而趙驥則打著廖化的旗號率兵攻擊毋丘儉,打算避開司馬懿來招上駟對下駟。
趙驥此戰是以姜維為先鋒攻擊井陘谷口的,所以對他與魏軍交鋒的觀感特別重視:“伯約覺得毋丘儉未盡全力?”
“是的,魏軍的傷亡並不大,還不足以支撐不住要放棄谷口要地的地步,而且他們的撤退非常有序,甚至提前修築了用於交替斷後的掩護工事,顯然是有預謀的”。
在戰役指揮層面,無論姜維還是句扶都比趙驥這個半路出家的和尚高明得多,趙驥很樂意多聽聽他們的意見。
姜維分析道:“毋丘儉部退守易縣的原因只可能有二,要麼是打算拉長我軍的補給線,想用井陘的惡劣路況來拖垮我們的後勤,要麼是他有信心能引我軍深入平地野戰殲滅”。
句扶也對毋丘儉的選擇表示了不理解:“井陘又不是什麼不可逾越的天險,里程也不是特別長,想靠井陘來拖垮我軍的後勤是不是有點異想天開了,至於野戰殲滅我軍主力,憑他那點兵力怕是沒有那麼好的牙口”。
不善軍事但長於人心的衛瓘在聽完兩名專業將領的分析後猶疑道:“毋丘儉會不會是在等人?”
“等誰?”眾人都對這句話表示了興趣,三國之間雖然在情報蒐集能力上有差別,但對方的大體總軍力還是都摸得一清二楚的。
在漢軍兩路出擊的情況下,魏軍的洛陽、河北兩大機動野戰軍團都被各自當面的漢軍牽制住了,已經全力以赴的曹魏很難再抽調得出多餘的、足以打一場大規模野戰的大軍團來。
“要是我們以為的、已經被牽制住的司馬懿部其實並沒有上鉤呢?”衛瓘語出驚人。
“可……司馬懿已經中計揮師西進了,還包圍了函谷新城”。
“如果司馬懿只是在裝模作樣故佈疑陣呢?”衛瓘笑道,“有沒有一種可能,司馬懿的主力已經秘密北上了,而毋丘儉在等的其實就是司馬懿”。
衛瓘的猜測的確能很好的解釋毋丘儉的異常行為,雖然暫時還缺乏可靠的情報支撐,但總算有了個參考下一步行動的方向。
句扶提議:“我軍應該動用飛天雷,以最快的速度攻克易縣,然後以逸待勞做好迎擊司馬懿的準備”。
姜維則認為:“我軍應該暫緩對易縣的攻勢,作為釣司馬懿上鉤的魚餌,然後提前設伏先行殲滅司馬懿部主力,如此則易縣也能不戰而下,黃河以北可盡入漢圖”。
作戰風格的不同導致句扶和姜維做出了不同的作戰選擇。
歷史上的句扶作為王平的副手,在魏延死後繼續沿用了他錯守諸圍的策略,也就是把興勢圍、赤坂圍、黃金圍等前沿據點作為己方的防禦要點,囤積重兵,堅決禦敵於國門之外。
而後來接任漢中防務的姜維則全盤否定了魏延的策略,他認為這麼做雖然能擊退魏軍的攻勢,但無法獲得大的斬獲數,所以採取了“斂兵聚谷”的策略,也就是用偏師據守秦嶺南端的漢、樂二城,主力駐防陽平關、劍閣關一線,放魏軍進入漢中平原。
等魏軍在堅固的陽平關、劍閣關撞得頭破血流之後,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