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部分,帝國的榮耀,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勇,東北諸族的招募兵還是遊獵兵,一定要好生看待,他們可是我們以後平定東北的基礎。這些都是來自各部的勇士。在各自部落中擁有不低的地個,我們必須以真誠、公正的態度對待他們,儘可能地讓他們歸心。”劉浩然特意叮囑道。現在東北諸族都分散的,就是幾個大支也是數百或數千人為一部落,各自過日子。所以劉浩然才如此關心這批應募和應召的東北諸族勇士,只要拉攏好了他們,自然就能拉攏他們所在的部落,如此蔓延開來,不愁東北不定。
“臣一定行文給趙大勇他們。講明利害關係。”馮國用鄭重地答道。
“百室,即將北伐了,軍資供給方面準備妥當了嗎?”劉蘇然點點頭,轉頭問李善長道。
“陛下,從龍鳳八年江南諸省初定開始,我們就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從占城、越陳等地購進大量的糧食。計有一百九十萬石,加上這幾年江南風調雨順,糧食年年豐收,我們按照市價從百姓手裡收購了大批糧食。加上田地賦稅,計囤積了三百二十萬石,現在存放在武昌、揚州、合肥、上海等地,隨時可以調撥軍用。”
“那就好,北方這幾年太苦了,我們不僅要收復失地,更要安撫好那些吃盡苦頭的百姓。對了,內閣要著手從南洋購進耕牛等物,再高我們也要認了,大不了那些錢算是存在他們手裡,我們要儘可能快地幫北方諸地的百姓恢復生產。”
李善長凝重地點點頭,他跟隨劉浩然多年,也一同經營江南多年,知道恢復民生的艱辛。土地好分。丈量完畢然後按人頭一點就是,可是隨之而來的種子、耕牛和耕種卻是一件件更重要以尤產,而且土地不是工廠,加班加點馬上就可以見到收益“心舊不到秋收你是看不到收成的,而一次秋收又需要耗費一年半載,這些空餘的日子就等於在吃老本,不做好準備如何能行?
江南一些文人天天把北伐掛在嘴邊,好像王師一到各地就會迅速如江南繁榮起來,人心也會迅速歸附。可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如果沒有充分準備,北方那上千萬窮得叮噹響的百姓如何餬口?你仁義的大旗打得再高,北方的百姓們吃不飽肚子,心裡照樣有怨言,屆時心有不滿的元廷殘餘稍微一煽動恐怕又是一場戰亂。
不過劉浩然想的更遠,現在的糧食產量太低了,江南諸省雖然土地肥沃,可走出產除了養活自己,還真養不活太多的人。劉浩然也很重視農業技術的提高,早早就設立了農牧研究所進行專門的研究,而且他將自己知道的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的概念告訴了研究所,給他們指明瞭方向。可是劉浩然只是知道個大概,他只是看了袁隆平院士的斤小人事蹟才知道袁院士好像是用野稻種雜交出來超級水稻,至於具體過程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劉浩然指明瞭方向,也傳授了初中植物學所學的人下授粉等知識。可是農牧研究所依然走進展緩慢,想想也是,人家袁院士辛苦了十幾年才搞出雜交水稻,自己一幫子“山塞版。專家幾年工夫就搞出來了。那也太沒天理了。既然這個急不得,劉浩然就在想,是不是該加快海軍的發展。儘快到美洲轉一圈,把那裡的玉米、土豆等高產量農作物弄些回來,以解燃眉之急。
想了一會,劉浩然又轉到正題上來了:“伯溫先生,你那邊準備的怎麼樣?”
“回稟陛下,太平軍械廠從龍鳳八年就開始進行全力生產,現在已經裝備了二十七萬陸軍,總計九十個步兵團,預計到四月份可以裝備第一百個步兵團。從去年開始,太平軍械廠每月可以出靖康乙式滑膛槍九千枝,枉重六乙式野炮八十門,其餘艦載重炮二百六十門。”
自從劉浩然對江南工業大調整後。幾乎大部分軍械廠全部遷移到太平大工業區,現在已經分為軍械一至十二廠,另有鋼鐵一至四廠,機器廠一至六廠,火藥一至三廠,並開始在武昌增設武昌鋼鐵廠、軍械廠和機器廠。按照陸軍部的要求,軍械廠的產能主要集中在滑膛槍和艦載火炮上,陸軍所冉的火炮由於基數比例反而要求不高了,總不能一斤。步兵團就配上百門火炮吧,劉浩然可沒有那麼多計程車兵去配置。至於彈藥這個需求大戶,專門有軍械七廠到十二廠六斤小廠和三斤小火藥廠專門生產,現在每月的產量在三百萬發左右。但是劉浩然還是覺得不夠,還要繼續增設工廠和提高產量。
這不怨劉浩然不著急,另一個世界的一八一三年在西班牙維多利亞戰役中,近六萬英軍就消耗了三百五十萬發子彈,足足抵得上太平軍械廠一個多月的產量。而明軍新式陸軍有多少,近三十萬,而且還會越來越多。按照步兵條例,每個士兵需要隨身攜帶六十發彈藥,而每團需要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