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5部分,帝國的榮耀,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就是反對。”改制貨幣有利於國家財政收入,這位大明“財政大臣”卻保持中立,其深意不言而語。
“潛溪先生和伯溫先生態度如何?”國史館一幫子院士以江淅名士為首,反對的最兇。在其保持的《國學報》大肆抨擊這一“禍國殃民”的亂政,所以劉浩然想知道國史館學院院士宋源和淅江名士翹首劉基的態度。
“潛溪先生和伯溫先生說他們不懂經濟之術,所以不發表言論。”李善長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
“這兩個老夫子。”劉浩然笑道,他知道宋源和劉基的為人,才學橫溢,但是的確對這種有關“國家金融”的新學術不是很懂,依照他們治學嚴謹的態度,不懂就是不懂,所以不會出來亂說。
“地方上呢?各省大員們是怎麼態度?”
“回稟陛下,汪睿、宋思顏、胡惟庸支援,詹同、王諜反對,範常、阮弘道、羅復仁中立。”
這件事情牽涉到江南大事,而且北方几省布政使忙於民政,也不願涉及此事,所以發表意見的都是江南幾個省的布政使大員。他們的態度正如劉浩然所料想的,涇渭分明。他們在地方上,對這種關係國家財政的大事反而沒有那麼多顧慮了,正好可以代表各自派系與中樞呼應。
“陛下,貴州布政使胡惟庸還上了一份奏章,除了大力贊同此建議外,還列出如何執行的條款,願意自告奮勇。”
“胡惟庸,他倒是好眼力。”劉浩然笑了笑,李善長心裡不由微微一驚,不敢再多說了。
室內陷入一片沉寂,李善長低著頭默不作聲,靜靜等待劉浩然的
文。
“承華在計部任侍郎有多久了?”劉浩然問得是他原來的國務秘書。現在的計部侍郎王侍堯。
“回稟陛下,承華任計部侍郎有一年七個月了。”
“你明日叫他來,我與他商議,先對念祖的上折拿出個大致意見來。然後再到內閣商議,此事就叫承華去辦。”
李善長終於聽清楚了劉浩然的意見。他支援葉淡溫的上折,只是要做些修改。想到這裡,李善長不由如釋重負地舒了一口氣。
“夜也深了,百室回去好生休息吧。”
“是的,陛下。”
“對了,你去年底過壽時,我派人送來的字幅和賀儀收到了嗎?”
“多謝陛下恩賜!”李善長不由站起身來長施一禮,去年過五十四歲大壽,他沒有大辦,但是沒有想到劉浩然還記得這事,派人從北京帶來了一幅手書一“國之柱石”還有從元廷國庫裡檢出的一些禮品,讓李善長著實感動了一把。
“在國事百待之時,你能克已儉行,我很欣慰。”劉浩然的話讓李善長更加感動,也慶幸自己押對寶了。
“百字,聽說你過壽收得禮金一千六百四十六圓,雖然不多,又是人情往來,但是你還要去廉政公署張明善那裡備個案,要不然這個黑臉會找茬的。”劉浩然笑著說道。
李善長心裡大驚,連忙彎腰道:“陛下,臣明日就去登記備案”。
走出門口,李善長突然發現自己的衣衫後背因為利浩然碉才的那句話全部溼透了,這些禮金具體數目自己都不是很清楚,這位陛下怎麼知道了。唉,李善長心裡不由嘆了一口氣,第一次隱隱生出退意。
經過劉浩然與王侍堯、葉綜溫、李道君等人商議,列出了改制貨幣的大致方案。首先,確定在實行銀銅幣時發行紙幣。現在大明的印刷技術獨步天下,加上劉浩然想出的一些防偽措施,再配以嚴酷律法,倒不用擔心誰能偽造。
紙幣大小不一,對應相對的銅幣、銀幣,併成立大明皇家銀行,負責紙幣和鑄幣的發行事宜。大明皇家銀行將逐步在各省治和大城市開設分行,紙幣和鑄幣和在大明皇家銀行自由兌換。
為了減輕江淅地方勢力的反對和阻擾,各地錢莊和銀號不會被強制關閉。大明官府允許和鼓勵成立錢莊和銀號,不過為了避免小錢莊林立。規範市場,大明官府將做出規範。這些“金融機構”必須具備一定的實力,也就是必須在大明皇家銀行總行存入一定數量的鑄幣做擔保,並遵守官府制定的律法和規章,在引導下逐漸向正規的“商業銀行”發展。
錢莊的票據業務不會被禁止。但是將與貨幣戈小清界限。
票據可以發展成為表明存款的“存摺”和銀行內部和之間流通的“商業票據”一如匯票之類,這些商業票據只能做為代表擁有一定貨幣的憑證,最後還是以紙幣和鑄幣支付和結算,劉浩然還提出了存款、貸款概念,提出了個人和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