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部分,帝國的榮耀,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了成見,對淮西系武將我還是非常信任。於是皇帝陛下既擊破了幕後黑手的陰謀,又順利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有了整軍的藉口。

想到這裡,劉承志覺得大部分疑惑都想明白了,於是便開口道:“原來兩位大人早就想明白了。”

“此前我們也只是一種猜測,今日聽了陛下的一句話,我等心中便有數了。”

到承志網準備說話,旁邊一直在沉思的李道君猛地一拍大腿道:

“我明白了。”

聽到這裡。李善長、馮國用不由大笑起來,李道君在笑聲中向兩位拱了拱手,然後端坐在那裡不動聲色。

劉承志看了一眼李道君,轉向李善長兩人道:“兩位大人,屬下還有一事不明,為何陛下對開濟讚許有加?”

“傳義想必是厭惡開大人當夜說了朱將軍一些不是,後來又為朱將軍保言,覺得他是陰持兩端的卜人?”馮國用笑著問道。

“正是如此!”劉承志毫不遲疑地答道。

“開濟博學才敏。而且還很懂得做官。”李善長卻在一旁讚歎道。

“李大人。這是何故?”

“傳義,在當夜那種情況,你敢為朱將軍保言求情嗎?”

劉承志斟酌了一下,覺得自己不能,當時刺客、南城只變一股腦全湧出來,而且矛頭直指朱亮祖這個嶺南地區軍事最高長官,因為他的嫌疑最大。在那種情況下,劉承志不明就裡,更不知道皇帝陛下的心思,貿然為朱亮祖求情,豈不是自尋死路?可是開濟當時的話是在為朱亮祖求情嗎?

“傳義,開大人的話雖然句句指向朱亮祖,但是你反過想。這些話透出兩個意思?”

“敢問李大人。是哪兩個意思?”權結營之嫌;二。朱將軍得罪了大半的廣東文官。”

劉承志覺得自己的腦海裡閃過一道白光,很多問題都想明白了。開濟的話裡說朱將軍只是貪利不法,而且他位高權重,幾乎達到了武將的頂峰,怎麼會為了一個小小的貪利不法捨得去犯謀逆大罪;再說了,開濟已經言明,朱亮祖到了廣州,由於貪利不法,幾乎得罪了大半的廣東文官,如果朱亮祖真的有了謀逆之心,怎麼會傻到去這麼幹?至少他要收買拉攏文官,以為羽翼。因為大明文武各成一系,武將掌握著軍權,文官卻掌握著財賦和地方資源,朱亮祖得罪了文官,不僅得不到地方臂助,還有可能時時受到地方的牽制和監視,這不是一個真有謀逆之心的人乾的事。而且朱亮祖又不是那種有勇無謀之人,要不然也不會身居高位,他真要是有謀逆之心,自然會好好策刮。不會如此得罪文官。因此,朱亮祖只是自持有功,不把廣東文官放在眼裡而已。並無什麼謀逆之心。

而開濟明白這一切,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又不敢直言,於是只好把話反著說,他知道皇帝陛下是一個非常聰慧的人,把這話仔細一琢磨,便會明白過來了。

“傳義,如果開大人真的想致朱將軍於死地,就應該在亂兵趨大都督府時再加幾句,真是那樣,朱將軍就算沒有謀逆之心,也要難逃干係。”馮國用補充了一句道。

劉承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的確,開濟的話是在兵亂之初說的,當時情況不明,可以視作一種推測和提醒。當耿敬之稟報亂兵湧向大都督府時,事態嚴重。所有矛頭都指向朱亮祖時,開濟卻一言不發了。難怪啊!

“傳義,之明,陛下對你們期望很高,你們要遇事多琢磨一二。”李善長在一旁提醒道。

“屬下明白了。多謝兩位大人的指點。”劉承志和李道君正色拱手道。

艦隊很快到了泉州,這座前宋和前元最大的海港已經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北有上海,南有廣州,泉州港已經淪落為一座中轉和普通港口,許多大海商紛紛遷居到了上海等地,只留下一個萬船齊聚,眾國紛至的回憶。不過隨著大明對臺灣的大力開發,泉州又煥發了生機,它成了大陸和臺灣最重要的連線港口,大批的福建等地的物資從這裡被運往臺灣,再從那裡運回臺灣產的白糖、水稻等物品。

在泉州停留了兩日,劉浩然一行特意去了一趟臺灣島。臺灣島經過十幾年開發,現在已經有居民八十萬,其中包括二十餘萬土著居民,四十萬福建、廣東移民,十餘萬九州移民。其原本有土著居民近五十萬,大明官府為了控制整個臺灣島,改變人口結構,將其中的三十萬土著居民回遷到福建、江西兩省。

臺灣島被一分為二,北部地區為臺灣府,南部地區為鳳山府,它們將與琉球、九州一起被利為東寧省,不過現在臺灣島暫由福建省代管,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