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2部分,帝國的榮耀,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千數的阿瓦軍進攻。早就遣人向營部求援。
前導營接到求援後立即全營壓上支援前導隊,並向團部彙報了情況。團統領夏志軍根據各營彙報來的情況,斷定王忙刺摸山區大約有五千阿瓦軍駐守,而且有三千人藉著山勢和叢林的掩護向明軍發起反攻,於是立即向上級彙報,要求火炮支援,並傳令將炮隊派上去支援。
前導營很快就與前導隊匯合,火力一下子增強不少,他們都是以隊為戰鬥單位,各自負責一區,以哨子聲為號令,輪流向前方開火。在密集的火力下小阿瓦軍的進攻一時受阻,但是他們仗著人多,稍事休息便又補了上來。這時,團部遣來支援的第二營和炮隊趕到。步兵營迅速進入到陣地,加強火力密度。而炮隊則迅速架炮。
這私團級炮隊是一種新式連環炮,也就是另外一個世界非常有名的佛郎機。明軍兵器研究所在四隻前就發明了這一種炮。這種炮是一種鐵製後裝滑膛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作戰時,將已經填充好彈藥的子炮放入炮腹,再點燃引藥進行射擊。完畢後一邊清理炮管,一邊將打完的子炮取下,換上新的子炮再進行射擊。如此一來射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達到了一分鐘兩至三發,與滑膛槍射速相當。而且大明兵器研究所在先進的機械製造技術上還進行了改進,在炮腹裡加裝了一個套筒,在乎炮裝進去時,用扳手一板,套筒會套住子炮向前抵小使的子炮的口與母炮炮管的錐形口死死地抵在一起,加上套筒的密合小使得氣密性提高不少,射程也遠了不少。
但是這種連環子母炮依然擺脫不了其根本的缺陷,氣密性依然無法與前裝滑膛炮相比。射程也無法與其相比,而且由於子炮和母炮分離的緣故,子炮不能做得很大,也就無法發射重型彈丸,火力就算不上威猛了,而且兩節配置,炮彈的準度更比不上一次性打出去的前裝火炮。射得不遠,火力不威。打得又不準,在很多人眼裡就算上炮了,至少在動不動就是二三十斤炮彈的艦載重炮上無法使用,畢竟裝三十二斤重彈丸的子炮該得多重?在船艙那麼狹窄的空間如何裝填這麼笨重的玩意?劉浩然經過實物終於明白,難怪到了十八、十九世紀,海上強國的艦炮都是一水的前裝滑膛炮。兵器研究所開動腦筋,將這種射速極高的火炮應用在陸軍上,做為火力壓制兵器。子母連環炮的口徑不大,只能發射一斤、兩斤和三斤彈丸,也就是可以發射滑膛槍彈丸十二發、二十四發和三十發,有效射程在兩百米到三百米。足夠對面的敵軍喝一壺了,準頭不夠沒關係,反正打得就是散彈,不求準度,只有火力覆蓋,而且子母連環炮的射速夠高,在陸軍短兵接戰中,這子母散彈一輪接著一輪打出去,快趕上機槍壓制了。
看到試驗效果。此前對子母連環炮有成見的海軍也喜歡上它了,要求在船舷和桅杆上用上這種炮,做為接舷戰的火力壓制。
定型之後小子母連環炮分為一斤、兩斤、三斤連環炮。分別重一百二十斤、二百二十斤和三百四十斤,每門炮配十發子炮,於是成都衛戍區的部隊最先裝備了這種火力極猛的連環炮,常備步兵團的炮隊全部換上這種連環炮小計一斤連環炮六門,兩斤連環炮四門、三斤連環炮兩門。而今天是它們第一次用於實戰。
十門一斤連環炮和兩斤連環炮最先架好,它們秉承大明陸軍火炮的傳統,炮管、炮架可分拆,便於運輸,由於採用的標準件等技術,組裝和維修業非常方便。
長一短的哨聲吹響,所有的明軍士兵都知道,連環炮要開火,於是紛紛蹲下,儘量減低自己的身高,這連環炮一打出去就是鋪天蓋地的,在這犬牙相錯的前線陣地裡是得提防被誤傷。
“噗”地十聲小連環炮相繼開火,雖然它打出的欽彈只有兩百餘發,但是它的聲勢和射程不是兩百餘支滑膛槍所能比的,只見不少樹枝被打斷,在空中亂飛,而剛剛還喧囂的前方一下子就安靜了,不知多少阿瓦軍士兵被這突如其來的散彈給打中了。
趁著連環炮裝彈空隙,各隊根據剛才火炮射擊覆蓋的範圍趕緊調整隊形和陣地位置,將各自計程車兵安置在安全位置,然後開始繼續輪流開火。而連環炮則一發接著一發地不停射擊,中間的空隙幾乎與士兵們裝填滑膛槍相當。
等到了這一猛火力的支援,兩營明軍已經足以抵擋三千阿瓦軍的進攻了,而夏志軍也著手指揮第三營向王忙刺摸山側翼發起進攻,準備擊潰阿瓦軍,佔領這座山頭。
此時,奉命趕來支援的師屬炮兵營趕到,帶來了最適合山區和叢林作戰的輕型向炮。這種輕型向炮二豐斤,能發射六斤爆炸只見師屬炮兵營計程車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