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部分,帝國的榮耀,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敵,所以不遺餘力地支援大明,物資源源運到對馬島,再說了,朝鮮還欠了大明一屁股的債務,還不趕緊藉著這個機會償還一部分債務,因此在朝鮮方的積極配合下,島上軍隊不用擔心物資和彈藥的缺乏。
什麼時候登陸日本,誰也不知道,各部隊都抓緊時間開始操練,經過一段時間的海上航程,官兵們的體力都有所下降,得趕緊恢復過來,而且還要加強登陸作戰的練以及對日本地區地理風俗人情的知識普及。
王金貴每天上午列隊、射擊刮練,中午午休一個小時便開始學習簡單的日語和日本國情講座。
“放下武器,投降不殺!我是大明陸軍,趴下!東,南,西,北。武士,足輕,貴族。”幾句日常用語,王金貴等人翻來覆去地背,學會這些日語。可以在人生地不熟的日本獲取一些資訊甚至情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亡。
接著各隊錄事給王金貴等官兵講解起日本軍隊的構成,什麼足輕,侍大將,部將,家老。大概是什麼一個級別的軍官或將領,然後又講日本軍隊大致的作戰風格,他們一般以武士為主,足輕多半是些稍加練的農民青壯,他們喜歡擺什麼鶴翼陣,不過這些是隊、營以上主官們關心的事情,王金貴只是略微一聽,他們更關注日本軍隊的一般裝備是什麼。
到了十一月十日,天氣已經變得非常涼快了,開始有了刺骨的寒意,冬裝都已經發了下來,王金貴與戰友們私下聊天時推測,登陸日本估計差不多就是這個時節了。再晚估計就要下大雪了。而為什麼選在十一月份作戰,王金貴偶爾聽傅雍向隊正們提及過,估計是參軍總署的那幫高參害怕明軍像前元伐日軍一樣遇上臺風,不戰自敗。大明海軍雖然強勢無比,但是還沒有到與天抗衡的地步,所以將正式作戰的時間再延遲,一直推遲到沒有什麼大臺風的初冬。
這一天,王金貴和同哨的戰友一起進行實彈射擊練,這是一塊空地,一百米遠的地方擺了三十多個木靶,有前有後,並不整齊。
“裝彈!”哨士官長下令道,王金貴和戰友們掏出彈藥一體的紙筒,裝進槍口裡,然後用通條戳紮實。王金貴在加入常備軍接受武器培時就被告知,這彈藥紙筒是特製的,是什麼竹纖維製成的,又經過其它特殊工藝處理,防水防潮易燃,最重要的是能夠迅速燃燒,沒有什麼殘餘灰燼。
而且這紙筒厚度適中,裝進槍口才好將彈頭與槍膛之間的空隙塞滿,再用通條戳實,多出一部分紙筒就網好成為彈頭的填塞物,保證觸發時的氣密性。
“裝通條!”王金貴將彈藥戳實之後將通條放在手裡,等到士官長口令後便立即將通條插回到槍管下面。經過實戰,很多士兵可能因為驚慌會出現很多問題,如多裝彈丸,通條忘記取出,依然插在槍管裡。採用彈藥一體紙筒彈後,多裝彈丸的毛病基本上解決了,但是忘記取通條卻一直是個大問題,要是通條被打出去,這步槍基本上就無法使用了,因為彈藥無法被送到底部,也就無法用火帽引燃,所以大明步兵操典中特意加了這麼一條,士官長透過口令來提醒和引導士兵將通條取出放回原位。
“裝底火!”
王金貴按照操典要求,將裝好彈藥的步槍槍口斜朝上,對著虛空,然後開始裝底火火帽。裝底火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要求動作力度適中,不能用力將底火扣在引火孔上。雖然引火孔上有一圈凸出邊緣,剛好卡住火帽銅邊,讓底火底部不至於直接與引火孔接觸。但是一旦用力過度,依然有可能將底火底部壓在了引火孔的鐵製邊緣上,如果萬一底火質量不好,過於敏感,就有可能壓燃,點燃槍膛裡面的彈藥。
“準備射擊!”
王金貴將擊鐵搬至擊發狀態,然後平舉起了槍。槍口對準前面的靶子。由於是齊射。為了避免所有的火力集中在一處,造成火力分配不勻,按照操典。每個步兵的目標是離自己鼻尖左右距離最近的,這樣可以儘可能地在齊射時覆蓋最多的目標。
“射擊!”王金貴毫不猶豫地搬動扳機,“砰砰”一陣齊響,在硝煙中,王金貴聽到前面的木靶被打得噼裡啪啦亂響,甚至還聽到噗噗的子彈鑽土的聲音。自從大明陸軍換上靖康戍式步槍之後,威力大增,一百米的距離基本上可以穿透木靶。所以在木靶後面前會有堵土牆,防止子彈飛出去。
“裝填彈藥!”士官長面無表情地繼續下令道,按照步兵操典,他開始用口令間隔時間來調整士兵們的射擊速度,以求達到最高射速。但是這也不是一味追求高射速,而是需要根據戰場的變化,士兵們的情況進行們整。所以在實彈練時,士官長一會提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