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部分,帝國的榮耀,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哥,還有更多的火炮和炮彈正在研製中,很快就會裝備軍隊了。”劉浩然笑著說道。
“護軍,先裝備我的部隊。”見機快的傅友德一開口,常遇春、丁德興、馮國勝、鄧友德等人不答應了,大家七嘴八舌地爭開了:“憑什麼裝備你的部隊,難道老子的部隊不是定遠軍精銳?”
尤其是常遇春和丁德興,絲毫不顧及結義兄弟之情。
第四十九章 新式武器(二)
“諸位哥哥,不要爭了現在這火器哪支部隊也裝備不了。”
“為什麼?”
“這些火器是我們傾全力,費盡千辛萬苦才研製出來了,甚至還死了十幾個工匠。目前只有這麼點,怎麼夠你們分?”
“那怎麼能行?叫工匠們趕緊多製造呀!”常遇春等人紛紛叫開了。有好東西弄不到手,怎麼不叫他們著急。
“這位是負責火器研製的趙先生,讓他來說說。”劉浩然指著一位工匠模樣的人說道。常遇春等人知道劉浩然對工匠們非常敬重,當即也不開口,只是靜靜地等著工匠開口說話。
這位工匠叫趙營戶,據說是金朝掠去的前宋宗室後裔,不過劉浩然相信他這層關係應該比小明王的關係更靠得住。趙營戶祖上從元廷立朝開始就轉做工匠為生,幾代浸淫下來,積累了不少高超的技術,而他本人聰穎過人又謙虛好學,在大都遍拜東西高人工匠為師,把元廷南侵西征積累出來的工匠技術學了個遍。但是終究姓趙,不受蒙古人信任,甚至還因此家人獲罪被砍頭,要不是他技藝太高,蒙古人捨不得殺,說不定早就和父母家人一起被埋在黃土裡。這樣的人自然被派到前線去送死,於是在高郵歸了張士誠,最後轉到江南行省。劉浩然見他技藝高超,而且對蒙古韃虜有深仇大恨,於是就以重用,成為火器局的負責人。
“這三百支火槍和六門野戰火炮,是我們從上千枝火槍和十幾門火炮中精選出來,所以諸位將軍才看到如此盛況。但是實際上,火炮還好一些,火槍的廢品就太多了,無法大量生產。根據槍炮廠的能力和進展,就是下個月正式開始生產,每月也不過出火槍四百枝,火炮二十門。”趙營戶緩緩說道。
看到常遇春等人一臉的失望,趙營戶連忙又說道:“不過隨著不斷的改進,我相信到下半年槍炮廠每月可產火槍達八百到一千枝,甚至更多。火炮可能會達到每月四十門到五十門。”
還要等啊?不過總比沒有要強,大家又開始爭論起來。
劉浩然連忙勸解道:“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是無法裝備到你們部隊的。”
“為什麼?”眾人又異口同聲地問道,下半年不是可以大量生產了,數千枝火槍每支部隊分一點也好。
“我知道你們的心思。但是你們知不知道,這火槍、火炮集中使用威力才能顯現,要是一人給你們分一點,除了給你們當儀仗長威風還能有什麼用處?”
劉浩然的話一出,眾人都不好意思了。原本他們就是打著這個主意,多的火槍沒有,總要搞上上百支,全部給親兵隊,拿來壯壯門面也不錯。現在聽劉浩然說破他們的小心思,多少有點不好意思。不過他們都是知兵之人,而且受劉浩然影響,早就接受了集中兵力、發揮集體協作力量的思想。今日一見,當然知道這玩意必須和長矛方陣一樣,用密集的方式才能發揮作用。因為這玩意雖然威力好,就是射程和準頭差了點。
“你們也知道這火槍齊發,火炮齊鳴,一般的敵軍必定要嚇破膽。但是你們有沒有想到,我們的軍士也會不會被嚇破膽?這三百軍士是經過三個月的刻苦訓練,才由聽到槍炮響嚇得尿褲子而變成現在這鎮定自如,步炮協同。”
劉浩然的話讓眾武將陷入了沉思,這槍炮的威力的確不小,不但敵人,連自己人都要被嚇住。而且他們也知道,當初定遠營初建,劉浩然為了訓練長矛方陣不知耗費了多少精力,可是一上戰場,還是有不少人怯了場。這火槍兵上了戰場,整佇列陣而行,耳邊有火炮轟鳴,炮彈呼嘯,頭頂上可能有敵軍箭雨,而且這火槍上藥、擊發比硬弩要複雜地多,要想順利完成這些步驟,不鎮靜能行嗎?所以刻苦地訓練是必需的。
“再說了,火槍配火炮是一種新的戰術方法,我們還按照以前的戰術就無法發揮它最大的威力,因此我準備在江寧陸軍學堂增設炮兵科,並改進步兵科教材,重新訓練軍官和士官,你們也要重新上課。我還準備新設一支軍隊,全部裝備火槍火炮,由我親自指揮和訓練,等到一切都準備妥當了,再開始裝備大軍。”
常遇春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