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部分,中國黃埔軍校(全),西門線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赫赫有名的文壇巨匠。
緣分啊!黃埔,沒有戰事的別樣人生也同樣輝煌壯麗。
英雄不問出身。黃埔軍校作為現代中國那段歷史上最重要的人才輸送基地,也許只要能與黃埔軍校沾上點緣分的邊,不管是哪方哪路來的人,後來這些人都能在這“人”之後加上一個“物”字,連寫成為“人物”。他們註定要在中國歷史上顯赫,即使他們與黃埔軍校擦肩而過,也要讓後來人銘記住他們的業績和名字。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作者聶耳,也與黃埔軍校有著歷史的情緣。當年的熱血青年聶耳也曾想去從軍報國,但他報考黃埔軍校時未被錄取,可他成就大業之心未泯,終於創作出了不朽的樂章。如果當時的聶耳真的能如願提筆從戎,後人不知道還會不會聽到那首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旋律,不知對黃埔軍校錄取榜上沒有聶耳的名字,是該慶幸還是該嘆息?聶耳與黃埔軍校的緣分雖然不深,但他為中國歷史大變奏的音符,書寫了金色的樂章。這些時代英才,以另外一種方式對中華民族作出了巨大貢獻。
國共合作創辦時期的黃埔軍校,可謂桃李天下,文武兼備,名氣大得讓人聽著就能感到一股貫通天地的英雄氣。
第十一章 校刊《中國軍人》述評(1)
第十一章 校刊《中國軍人》述評
《中國軍人》雜誌,是以黃埔軍校為主體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的會刊,是在黃埔軍校內出版的重要校刊之一。這本雜誌,可謂是國共合作時期創辦黃埔軍校的一個歷史視窗。全面瞭解真實的前期黃埔軍校,特別是研究黃埔軍校史,不能不較真的多讀幾遍這本雜誌。透過這個視窗,可看見黃埔軍校內部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內幕,瞭解軍校內爭的許多起因詳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