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部分,中國黃埔軍校(全),西門線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以銅像為中心,進行全面裝飾。1930年5月,梅屋莊吉和他的兩個侄子護送銅像於28日抵達廣州。9月26日,整個紀念碑落成,廣州黃埔軍校師生隆重舉行孫中山銅像揭幕暨第7期學生畢業典禮大會。

紀念碑工程設計者將黃埔島上的這座建築別具匠心地設計成了一個“文”字,孫中山名“孫文”,以代表紀念“孫文”之意。“文”字的一撇一捺相互交叉,是通往紀念碑基座下的兩條石階小道,外有欄杆相護。上面一橫是紀念碑基座平臺前的一條貫通的欄杆。這一“撇”一“捺”,從下拾級而上,直通“橫”的兩端,然後進入一塊平地,紀念碑在平地正中拔地而起,這正是“文”字上的那一點。從山下往上望去,登山臺階與平臺相連,與銅像結合,恰好構成一個“文”字。

紀念碑面對珠江,碑文正面書“孫總理紀念碑”6個金色隸書大字,是當時的代理大元帥胡漢民的手筆。碑的左面刻著“和平、奮鬥、救中國”7個大字,是何遂的手筆,這是孫中山臨終前不停唸叨的話。碑的右面刻著總理訓詞:“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諮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1929年此訓詞正式頒佈為中國國民黨黨歌,1943年又頒佈為中華民國國歌。碑的後面刻著總理像贊:“先生之道,天下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國,允執厥中。況在吾校,化被春風。江流不廢,終古朝宗。”這是國民黨要人張靜江的手筆。紀念碑平臺正面上刻“親愛精誠”4字校訓,則是仿校長蔣介石的筆跡而作。紀念碑基座周圍還刻著孫中山及當時一些國民黨軍政要人對軍校師生的訓詞等。

黃埔軍校的這座紀念碑基座工程之浩大,是其他幾座孫中山銅像的基座無法比肩的。紀念碑削山而建,僅碑座就高達40米,加之碑座是建在小高地上的落差,佔據制高點,更顯得紀念碑十分雄偉壯觀。紀念碑正對著滔滔珠江水,那裡有孫中山革命鬥爭的遺蹟,寄託著軍校師生對孫中山先生的深切懷念。但是,由於設計這個紀念碑基座時,孫中山銅像還未運到,紀念碑基座的設計者不知是疏忽,還是由於被軍校廣大師生對孫中山的愛戴精神所感染,在他們的心目中,孫中山先生的銅像是非常高大的。黃埔軍校豎立的孫中山銅像是由牧田祥哉親自監工鑄造的,軍校建造銅像基座時,銅像還沒有運到,當孫中山銅像運到後,基座已經建成。這時才發現銅像與基座的比例很不相適,但也只好如此將就著把銅像放了上去,40米高的座頂上的2。6米高的孫中山銅像卻顯得矮小了。到過黃埔島的人們,只要留心都會發現這一比例失調的現象,這不能不說是這座紀念碑的美中不足之處。但這也恰好從另一方面說明了軍校師生對孫中山的真摯感情。真可謂,原是弄巧成拙,反而又拙中見巧,拙中見其精神。

黃埔島上的孫中山銅像周圍是一片開闊的綠化地,此地原是中山公園。公園內原來還有10餘座題名碑,將黃埔軍校開辦以後的官佐員生姓名刻於石上,以示勉勵,但碑石早已不存。現舊址紀念館的工作人員結合景點,整治和美化周邊環境,在銅像下佈置了具有嶺南特色的、低矮的園林綠地,以保持視線的開闊通暢。

第十六章 尋蹤黃埔島(9)

梅屋莊吉出資鑄造的這4尊孫中山銅像現雖已鑄立70餘年,但在有關部門的管理和保護下,仍是栩栩如生。滄海桑田,星移斗轉,孫中山銅像依然挺拔在高山之巔,巍然屹立,俯視著中華大地。他身披大衣,若有所思的昂然神態,讓人肅然起敬。如今,大批的遊客來到銅像下參觀、瞻仰、留影,緬懷孫中山先生的偉業,評點腳下山川勝蹟,論說剛翻過去不遠的那頁歷史。

景色宜人的中正、仲愷、濟深公園

隨著軍校不斷壯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軍校還在黃埔島上依山傍水、風光旖旎之處開闢公園,供軍校師生在假日和閒暇時間休息和遊玩。黃埔島面積雖小,卻修建有4個公園。軍校在建設中山公園(孫總理紀念碑山腳至珠江邊)過程中,還同時建設有仲愷公園(東征烈士紀念坊內)、中正公園(又稱黃埔公園,在現黃埔造船廠辦公樓至牛膀山)、濟深公園(北伐紀念碑南,現成為黃埔造船廠宿舍區)。如今,這些公園多數湮沒在其他建築物之中,只有慢慢去搜尋才能找到一些遺留的痕跡。

中正公園,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軍校校長蔣介石而建,蔣介石後改名中正。該公園由黃埔公園改建而成,位於柯拜船塢西側小山周圍。原來的黃埔公園建於清光緒年間,大門上方掛有兩廣總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年代小富婆

笑傲網路

蛇女

璇墨

捉鬼班長

旅遊巴士

無上皇尊

暖暖

官道紅塵

泰山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