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4頁,學神十三歲,米迦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天, 康妙玟跟老爸在南京市區裡逛了逛, 上午去了南京博物館, 中午找了家人很多的館子吃了聞名遐邇的南京鴨血粉絲湯, 配鴨油酥餅,確實很好吃。下午跟竇家父子匯合, 去了夫子廟,一路逛吃逛吃, 玩到晚上9點才回了酒店。 之後兩天把南京著名景點逛了個遍,有車還是很方便的,中山陵、雨花臺、玄武湖、總統府、秦淮河、雞鳴寺,竇長青在雞鳴寺請了一道平安符, 但不是給竇海驪的。康衛國不信這些,倒是康妙玟給奚外公錢外婆各請了一道長生符。 “怎麼,你信這個?”竇海驪說。 “我不信, 但爺爺奶奶信。” 他笑,“也是。” “你爸爸給誰求的平安符?” 他遲疑了一下, 低聲說:“給我媽媽。你不要問他,媽媽身體不好,一直住在療養院。” 嘶! 這可涉及了別人家裡的隱私了,不好說,不能說。 離開南京當天,上午,兩家人去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康妙玟和竇海驪還帶了自己做的白色紙花,紮成花束,獻到紀念碑下。參觀紀念館是一次沉重的旅程,無數文字、影像記錄,重現了那一段沉痛悲慘的歷史。 下午回到廬州,竇長青將康家父女送到家門口,非常客氣的拒絕了進屋坐坐的邀請,告辭走了。 康衛國拎下大包小包的,康妙玟掏鑰匙開了門。天氣熱,也買不了什麼吃的,倒是康妙玟買了一堆旅遊紀念品要送給小夥伴,還有給奚外公錢外婆姨媽姨夫表弟帶的禮物,當然最重要的是給媽媽帶的禮物。 說到表弟華江,這孩子上學期被老師嚴密緊盯,下午放學不讓他立即回家,要做完作業才給回家,華江一開始簡直生不如死。習慣了散漫的娃受不了被人盯著寫作業,可是接受了任務的學習委員嚴肅認真的盯著他寫作業,他想偷懶也不行。 老師們都在說他姐姐(是表姐啦!)那麼聰明,你這個弟弟(是表弟啦!)學習太差勁了可不像話!而且弟弟不可以去拖姐姐的後腿喲!華江十分氣惱,但又不知道該對誰發火。至於奚繡娟和華建軍,只知道兒子現在作業好好做了,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樂得跟什麼似的,根本當兒子的抱怨不存在。 他們捨不得打孩子,也不懂好好學習的妙處,還是因為康妙玟的經歷,夫妻倆才恍然“知識就是金錢”這句話是真的沒有說錯。康妙玟已經拿到科大的保送名額,也讓夫妻倆意識到學習的力量——能讓所有人對你刮目相看,別管背後會不會說怪話,現在,人人都恭維他倆有個超有名、超聰明的外甥女。 就連在工廠裡,奚繡娟的知名度也火箭般上升,人人都知道她外甥女是康妙玟。 這導致了至少在表面上,她的待遇好了不止一星半點,各種隱形福利都能有她的份了。最簡單的,比如她在廠裡食堂打菜,打菜阿姨手抖的跟帕金森似的,能給她打半勺肉,而不是以前一勺頂多一塊肉,她還不敢說什麼,不然下場會是一塊肉都沒有。打菜的技巧全在於此。 老師們一般上課一週後就會對班上的學生有了充足的瞭解,華江這樣的孩子會被老師標記成“可放棄”,他們不會在意這部分學生,而只專注那些好學生、願意學習的學生。雖然人們總說老師應該“有教無類”,但實際上不是,老師總是更喜歡學習好又擅長社交的孩子,或者只有其中一項也行。 熊孩子沒人喜歡。 康妙玟在分配禮物,爺爺奶奶的禮物放一個紙袋,姨媽一家的禮物放另一個紙袋,忽然又想起來什麼。 “爸,上次來看病的周大嫂怎麼樣了?” “什麼周大嫂?”康衛國摸不著頭腦。 “你忘了?她是死了嗎?” “哦哦,你說的是大勇他媽啊。” “對,就是她。她現在還活著嗎?” “活著啊。她吃了兩個療程的中藥,梅大夫說她的腫瘤沒有惡化,但不做手術切除肯定不行的。大勇和他幾個弟弟妹妹把家底都掏出來了,又借了錢,湊夠了手術費,6月做了手術,現在早就出院了。” 這也是不錯,沒想到康大勇兄妹還真是孝順孩子,沒有為手術費的事情扯吊。 “現在呢?恢復的怎麼樣?” “還行吧,開了刀就是要養著,不能累。我託肖老板給大勇和他弟弟大強在市裡找了工作,比他們在家種田賺的多,春花也要回醫院複查,就跟兩個兒子住在一起。樹根我是給他在學校裡找了個掃馬路的工作,反正掃馬路誰幹不是幹呢。”樹根是康大勇的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