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0頁,學神十三歲,米迦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每隔一天他都會打電話給她,少則5分鐘多則20、30分鐘,他的電話賬單一定非常驚人了。她喜歡聽到他的聲音,知道在遙遠的另一個國家有人對你魂牽夢縈,也是一種快樂呢。 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 生活其實很不錯, 比她以前能想象到的生活好上不知道多少,她現在滿滿的都是幹勁。能有一點成果並且能以此維生,已經比她能接受的底線高出很多很多了。如果以生活“過得去”而言, 她已經得到了“成功”。 寒假之後是春季學期, 康妙玟去了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scientifies, 簡稱ihes)報到。高等科學研究所主攻純數學和純物理, 數學研究水平在全世界科學研究所中常年位居前三位,業務水平甚至超過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 研究所非常的小, 常年只有6到8人的數學教授,物理教授人數也差不多,這就是說在研究所拿薪水的教授只有10多人, 其他教師則以客座教授、交流學者等來補充。其他同等水平的數學研究所還有伯克利數學科學研究院、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數學研究所, 這四所研究所處在數學界的金字塔頂端。 研究所的正式任務就是教授們搞自己的研究, 順便帶一些博士生, 偶爾也會開辦一整個學期的研修班,接受法國境內的數學、物理專業博士生申請。 俄羅斯商人和數學家萊昂·莫查內1958年買下了巴黎郊區一個小鎮的一部分土地, 用以建立一所高水平的數學研究所。這塊土地有10公頃的森林和一座小山,研究所便建造在森林附近, 要從小鎮到達研究所必須穿過森林。 康妙玟自己開車去了研究所,一路只覺得人煙罕至,環境幽靜。此處距離巴黎市區有30公里的距離,多年來一直只有3棟建築, 教授和學生、訪問學者都住在附近的比爾鎮,比爾鎮也是大學城,巴黎第十一大學便坐落在鎮上。 這期研修班學員不多, 只有8人,鬆散的分配在6名常任教授名下。6名教授分屬不同的研究方向, 康妙玟跟的教授是法籍的俄羅斯數學家,米哈伊·格羅莫夫。格羅莫夫教授在列寧格勒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1982年成為ihes的常任教授,1992年入籍法國,目前是研究所的5位終身教授之一,並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 格羅莫夫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整體黎曼幾何、辛幾何、代數拓撲、幾何群論、偏微分方程等,康妙玟的研究方向恰好全部都在格羅莫夫教授的教學範圍內。他1993年獲得了數學界三大獎之一的沃爾夫數學獎,如果說菲爾茲獎是青年數學家大獎,沃爾夫數學獎便是中年數學家大獎,阿貝爾獎則有點像終身成就獎。 先去行政辦公室報到,隨後辦事員告訴她格羅莫夫教授的辦公室在哪裡,叫她自己找過去。教授們的辦公室跟研究所所長的辦公室、行政辦公室都在同一棟白色的二層樓裡,很好找。 格羅莫夫教授50剛出頭,看上去還很健康矍鑠,“請進。”他的法語幾乎聽不出什麼俄國口音。 “你好,格羅莫夫教授,我是康妙玟,來自高師。” 格羅莫夫抬頭看她一眼:他對她已經有所瞭解,上次i大會上便已經留意到這個極為年輕的中國女孩,當時他想的就是把她扒拉到法國來上學。得知她已經被高師錄取之後,他一直關注著她。 “你好,康小姐,請坐。” “你需要看我在高師的論文嗎?” “要的。”他輕輕敲了一下桌面。 康妙玟便將列印出來的論文放在他桌上。 “你現在的學習計劃是什麼?已經上了哪些課程?”需要問她學了什麼課程是因為她比較特別,不是按部就班碩士畢業接著上博士課程。 康妙玟把自己三個學期的課程表遞給他,他迅速看了一遍,“我會給你一份書單,你要儘可能的多看書、多思考。我不會按照大學裡的上課方式給你——你們上課,有問題儘量自己弄懂,實在弄不懂的再來找我。” 好吧,看來大牛的上課方式都是這樣。 格羅莫夫拿過一張紙開始列書單,一邊說:“這些書你也許有些已經看過了,我聽說你的閱讀量很大,這樣很好,請保持。數學很迷人,但也許你這樣的年輕人會覺得枯燥。會嗎?” “不會,我很喜歡數學。” “很好,保持你的熱情。”他抬頭親切的笑了笑,“你很年輕,年輕意味著很多可能性,不要半途而廢,那樣會很可惜。” 康妙玟點點頭,乖巧回答:“我會堅持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