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3頁,學神十三歲,米迦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按資排輩的實質是前輩太多,普林斯頓數學系這樣的頂尖院系更是如此,確實在某種意義上不利於年輕人出頭。這些大學能夠提供的條件也大同小異,頂多在年薪上有所提高,但也不會高到離譜,新人的年薪有個固定範圍,不會給太多。 其實不管哪一家開的條件都相當不錯,需要考慮的因素也大同小異:這所大學能夠助力我到達更高的高度嗎? 距離上次國際數學家大會已經兩年半,這兩年半中,數學界的大事便是安德魯·懷爾斯終於在《數學年鑑》上發表了有關費馬大定理的論文,全球無數數學家都仔細看了這期雜誌,動手驗證懷爾斯的證明——證明了一個數百年的難題當然很了不起,但要是真的找到其中的疏忽和錯誤,那也足矣數學史留名。 康妙玟自然也仔細看過論文了,還跟戈雅克教授一起驗證了他的計算。這也是一項學習,分析懷爾斯的解題思路,瞭解他的思考方法。 現有的數學體系算是比較成熟,想建立一個數學分支、創造屬於自己的定理相當難,但不是沒有可能。比如朗蘭茲不就建立了獨屬於自己的“朗蘭茲綱領”了嗎?數學的大一統理論由此誕生,但還沒有人能證明大一統理論切實可行,吳寶珠做的就是這方面的研究。 朗蘭茲綱領簡單敘述就是將數學中的一些分支又要糅合起來,並且證明這些分支相輔相成。 英國、西班牙、德國的若干大學也都紛紛寫信來詢問她是否有意到英國/西班牙/德國發展?給出的條件也都差距不大,英國是因為距離法國很近,也算近水樓臺;德國有老牌數學強國的底子,就是不知道西班牙湊什麼熱鬧。 如此來來往往,很快便到了寒假。 康妙玟仍然一個人回了家,度過了一個有點無聊又非常忙碌的春節。無聊是指走親訪友的怪沒意思的,忙碌當然是活動很多,從年初一開始就不斷有人來拜年。 康家隨後還要回拜,康妙玟還要去中學老師和大學老師家拜年。 科大的單墫教授也順便問了一下她是否畢業就回國,答案是還準備再讀一個物理博士,已經收到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物理可能要多學兩年,計劃4年讀完。 單墫教授有點感慨,“多學一點也好,還是理論方面嗎?” “對,理論物理不需要做實驗之類,比較適合我。” 教授暗笑,“你當初物理實驗也做的很好。”指的是當年的ipho。 “物理實驗又不需要動腦子,所有實驗都是做過的,沒有什麼難度。” 點頭,這倒是。中學生的物理實驗確實難度不大,因為可選的專案就那麼多,所有的實驗都做過,實驗部分拿滿分是完全可能的,只是一般情況下評委怎麼都能給你找點扣分專案,極少讓考生拿全滿分。 “你在國外好好學習,學成什麼都是自己的。至於回不回來,也是你自己的個人選擇。” 康妙玟笑了笑,很自然的說:“那就要看大學會給我什麼條件了。” 教授也笑了笑,沒說什麼。 回國的事情還早,現在不考慮。 但可以跟父母先說一下自己的計劃,物理博士至少3年,4年屬於正常,今年她數學博士畢業也還不到21歲,4年後物理博士畢業也沒超過25歲,還是非常年輕的。到時候先在普林斯頓積累工作經驗,一般會要求籤個5年的合同,合同期滿也才30歲。到時候……到時候就再看去哪裡刷刷經驗值。 數學這個領域大家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情,各家大學、研究所挖人可是相當給力的,數學大佬們的履歷都是異常豐富的,今年在巴黎,沒準明年就去了倫敦。她現在的年薪不高主要是因為剛拿到博士學位(其實還沒有拿到,但肯定會拿到),之後的起薪那就不是區區十幾萬美元的事情了。十幾萬美元換成人民幣,那就是年薪百萬。 這個年薪把奚繡藍和康衛國兩口子震驚到了:乖乖隆地咚!剛畢業就能拿100萬年薪了? “多嗎?不多吧,一個月才10萬。” 奚繡藍倒吸一口涼氣,“你知道10萬一個月是什麼概念嗎?” “不太知道。就是錢唄。” “你爸爸一年也沒有10萬呀。” “那不是因為公司在你名下嗎?” 公務員不允許經營私企,於是基本都是家裡老婆親戚什麼的開公司,這屬於“潛規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