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2頁,學神十三歲,米迦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疑慮由大侄孫子康大勇解答了。 “太太,肖老闆說的,說我姑奶奶是他的福星,自從認識了姑奶奶,他的生意越做越好了。”太太是曾祖母及以上的女性長輩的統稱。 “啊?”奚繡藍目瞪口呆,“這不是封建迷信嗎?” “他們那邊信這個。他說有大師給他批過命,他的福星是個女孩,年齡很小,又很聰明,是家裡的獨女。” 啊這。康衛國也覺得這個肖老闆是不是太封建迷信了哈? 不過聽說他們浙江人是信這些,總之對康家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肖老闆是個很會說話做事的場面人,跟政府方面的交際都是他自己打開的,不需要康衛國出頭。再說了,人武部實際是個清水衙門,沒什麼權力,人武部部長並不參與區政府的政治決策和決定。 康妙玟吃了粽子,漱漱口,仍然去了圖書館。 畢業班的考試早已考完,她的所有科目也都已經考完,比別人輕鬆的一點是不用論文答辯了,因此整個6月她都很輕鬆,不用去上課。 因此有大把時間待在圖書館裡,看書看論文,還看了物理書。要讀第二學位的話,實際需要學的是核心課程,公眾課不需要修。即使從碩士研究生開始學起,也需要有該專業的基礎知識。國內碩士研究生需要考試,國外根據各大學的要求,有些需要考核心課,有些不需要考試,導師預設你是有該專業的基礎知識的,也會對你進行一些必要的考核。 她仍然跟弗朗索瓦教授、詹妮弗·康奈爾教授保持聯絡,可喜的是,中國終於在1994年4月正式接入網際網路。家裡專門拉一根網線沒有必要,現在的網速連“小水管”都算不上,科大的電腦能上網就行。她用少年班管委會的電腦給兩位教授發了電子郵件,幾個小時後便收到回信,兩位教授都表示可喜可賀! 網路大大拉近空間距離,費朗索瓦教授對她要讀第二學位的想法表示了肯定,不過建議她拿到數學博士學位再考慮第二學位比較好,畢竟她還年輕,完全不用著急,30歲的博士研究生那才是常態。 康奈爾教授仍然想把她拐去普林斯頓,說想做學術研究還是美國的條件更好,發論文選擇更多,歐洲的學術氛圍總體不如美國。 康妙玟想了一下,那不就是卷嗎!美國大學多、教授多,因此發論文也很多,就是個卷。期刊的數量是恆定值,每年能發多少篇論文也幾乎是恆定值,大家都想搶著多發論文,這關係到能否成為終身教授的問題,在美國要是評為終身教授,那就是鐵飯碗了,沒有重大犯罪行為,學校不能解僱終身教授。 國內也是,要想評更高一級的職稱是需要發表論文的數量的,一年要達到多少篇第一作者論文才能評選教授,而且還不是發了足夠數量的論文就一定能評上的,這時候只能靠數量來捲了。 卷無止境呀。 康妙玟不禁感嘆。 她看著手裡的a4紙:前幾天她終於改好了演講稿。演講稿一共寫了5張紙,小修幾次,自覺自己寫的挺不錯的。交給班主任看過,也覺得寫得很好,不需要再改了。 演講是她比較陌生的方面,但說起來,不就是對著很多人說話嗎?她已經在幾次表彰大會上克服了面對人群的心理障礙。為什麼面對很多人會害怕?說起來還是不夠自信,現在的她已經不會不自信了。 自我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很好,我很棒,我值得。 自信女孩最美麗! 音樂社的新社長過來找她,“師姐,你都練好了嗎?”新社長是大二的學生,理所當然要稱她“師姐”。 “練好了。是要彩排嗎?” “對。你有空嗎?”社長看著她桌上的書和外文雜誌,悄悄吞口水:太捲了!太捲了! “什麼時候?” “明天晚上排練1個小時,27號晚上再排練一次。” “好,我會去的。” 畢業典禮在科大的禮堂舉行,幸好每屆畢業生也就500多人,加上博士畢業生也不到1000人,禮堂能坐下所有人。畢業典禮傳統專案要唱中科大的校歌《永恆的東風》,該歌詞作者是科大第一任校長郭沫若,歌詞內容十分符合50年代的中國國情。 音樂社社長走後,鄒言來了。 “我給你拿來了學士服,走吧,拍畢業照。” 校園裡隨處可見穿著黑色學士服的年輕學生,每個人臉上都浮現著愉快的笑容。康妙玟有點特別,她本該跟著少年班的同學拍照,但她跟上一級的少年班學生並不熟悉,貿然插進去不是太好。反而倒是跟鄒言他們數學系的應屆畢業生比較熟一點,在一起上過很多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