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7頁,學神十三歲,米迦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了大四的學生正在忙著找工作,鋼琴系大一到大三學生全在爭“首席鋼琴”,競爭可以說是非常激烈, 他一點都不敢鬆懈。 他5月底寫信來說他在紐約找到一份工作, 在一家法國餐廳裡彈鋼琴, 很有意思。每天他在午餐時間過去彈上1個小時, 晚餐在另一家餐廳彈上1個小時,每週一到週五還在一家上西區富豪家庭當家庭教師, 教一個7歲的男孩彈鋼琴。 康妙玟感覺他的家教生涯可能……不怎麼妙,絕大多數小男孩都很難在座位上坐滿1小時, 7歲的孩子也就剛上小學一年級,而美國小學不像中國小學那樣課堂紀錄嚴格,孩子們就沒學會把屁股放在座位上。 她拆開竇海驪的信。 果然,他換了一個學生, 但沒說是他不幹了還是對方的富豪父母決定換人。他興奮的說他存了一些錢,這樣感恩節他就能有錢買機票飛去巴黎看望她。問她同意嗎? 噢,那沒什麼不能同意的。 看完了信, 疊好,塞回信封裡。 魯青雁5月底回了中國, 來了科大一趟,見了少年班的老師和幾位教授,跟她見了一面。她感覺魯青雁有點憔悴,大概普林斯頓的學習壓力太大? 他沒敢在國內待太久,7月底便回了美國,國內畢竟很多資訊獲得太滯後,現在又不是網際網路發達的年代,他家裡想必不會有個人電腦,還是回美國好一點。 不過她猜錯了,魯青雁提前回美國是去旅遊了,他有大款同學邀請同學們去邁阿密度假別墅玩兒,他也去了。 哈!沒想到他不像那些過分抱團的中國留學生,社交面還挺廣的。這樣不錯,不用擔心他會變成那種陰鬱的槍殺導師或同學的傢伙。 她正要拿出信紙信封寫回信,有人回家了。 “玟玟!” 是奚繡藍。 “媽!” “早飯吃了嗎?” “吃了麵包和葡萄。” “現在還餓嗎?” “不怎麼餓了。” “中午想吃什麼?” “能吃西瓜當飯嗎?” “西瓜怎麼好當飯吃?又不是小孩子了。”奚繡藍嗔怪的說。“給你做個西紅柿蛋湯,我現在跟人學會怎麼把蛋花打的均勻不結塊了,你爸爸都說很好吃。” 爸爸敢說不好吃嗎?康妙玟暗笑。 “你過來,我教你怎麼用電飯鍋煮飯。” “電飯鍋煮飯還用學嗎?”說是這麼說,還是聽話的到了廚房。 “你宿舍不知道能不能開火,可能沒有煤氣吧,但肯定有電。電飯鍋給你買了一個小的,你一個人吃飯放半碗米就夠了。淘好米,放這麼多水。水多一點少一點問題不大。”示範了到底放多少水。 “聽說外國人都用上了電炒鍋,要是有,你就買一個,自己做菜吃。天天吃麵包牛排,不吃米飯總覺得沒吃東西。”這是老媽上次去過巴黎後總結出來的飲食習慣。確實,西餐好吃,但她們的胃都習慣了米飯,幾天不吃米飯,總覺得餓,跟沒吃飽似的。 媽媽嘮嘮叨叨,“沒幾天了,趕緊學幾個菜,肉不會炒不要緊,可以買熟食。素菜學著做幾個,想吃中國菜的時候至少自己能做。我看吶,有錢沒錢,別在嘴上虧待自己。你不在媽媽身邊,媽媽也管不到你,你要自己照顧好自己,知道嗎?” 說著背過身,悄悄抹眼淚。 “媽,我們現在又不是沒錢,你要是想我了,就跟我爸一起去巴黎看我,爸爸還沒有出過國呢。” 奚繡藍嫌棄的說:“他一個大老粗,又不懂欣賞什麼風景,帶他幹啥。” “也讓他能跟同事吹吹牛呀。”康妙玟笑嘻嘻的說。 “他吹牛還少了嗎?” 時間過得很快。 康家在梅山飯店擺了5桌酒席,宴請親戚朋友同事,熱烈祝賀女兒要去法國上學。酒席很貴,居然高達888一桌,在這個普通工人月工資300元的年代,一桌酒席要花掉將近3個月的工資,實在是很驚人了。 5桌酒席花了快有5000元,煙和酒還是另外算的,可見康家是真不差錢了。 菜餚也很不錯,大廚的手藝絕對值得上這個價格,賓主都很滿意。 請客是要收紅包的,這個算是人情往來。吃過酒席回家,奚繡藍數了數紅包,一半人給的50元和100元,也不算小氣了。 她在小本子上記下錢數,對康妙玟說:“這些以後媽媽要還別人的人情的。” 康妙玟點頭。 幾個領導給的多一點,都包了300元。 奚外公錢外婆包了1000元。 肖老闆直接包了個大紅包,給了1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