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9頁,學神十三歲,米迦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完所有報告是不可能的, 有些類別不學的話根本聽不懂,與會者也只能儘量去聽自己研究方向的那個分組的報告,而且也不會全部聽完,只會挑選那些非常感興趣的數學家的報告, 比如大家都想去聽安德魯·懷爾斯對於費馬大定理的60分鐘報告。 可惜,魯青雁這次沒能來大會旁聽,懷爾斯沒有帶這個剛開始讀碩士的中國留學生。 另外每一位受到邀請的數學家都可以在分組報告廳提交一個10分鐘的臨時報告申請, 當然,會不會批准不是申請者能決定的事情。 康妙玟便申請了拓撲分組的10分鐘報告。對於一位幾乎是獨立解出內接方形問題的天才少女, 組委會很爽快的批准了她的申請。 10分鐘實在也說不了太多東西,也不需要緊張,不過說的不是內接方形問題,主要內接方形問題的論文也不長,能看懂的看論文就看懂了,看不懂的再說也是看不懂。她選了另一個問題做報告。 她的10分鐘報告安排在8月5日的下午,蘇黎世大學學術報告廳。 今天下午來旁聽拓撲分組報告的人比前兩天稍多一點,聽說都是來聽她報告的,康妙玟對自己的水平有正確的認識,她還沒有牛逼到這種程度,本科生的積累還不夠,要說現在她就能解出什麼超牛逼的數學難題,說實話還不能。 人們倒是更可能因為她的年齡所以來圍觀的。 康奈爾教授、弗朗索瓦教授、陶哲軒今天都來了拓撲組這邊。 “親愛的,害怕嗎?”康奈爾教授輕聲問。 臺下坐了數百人,髮色各異,看上去確實……也沒什麼好怕的啦,只是幾百人,小場面! “不害怕。”她搖頭,“10分鐘的時間,也不會有人提問,不過我倒是很歡迎有人能跟我討論討論。”自己埋頭苦幹在現代科研中行不通,很多靈感都是在討論中靈光一現的,俗話說的“搞腦子”,時髦點說叫“腦力激盪”。 康奈爾教授微笑,“確實。別害怕,去吧。” 她看了一眼臺下的聽眾,鎮定的點點頭。 主持人正在介紹,“下面有請來自中國的iao wen kang小姐做10分鐘報告!康小姐今年4月在《數學新發展》上發表了論文《內接方形問題的克萊因瓶解決方法》。她很年輕,9月即將前往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進修碩士。歡迎康小姐!” 康妙玟昂首挺胸,自信上臺,侃侃而談。 10分鐘實際很短,很快便結束了。臺上的年輕女孩結束了報告,微微鞠躬,感謝大家。 康奈爾教授、弗朗索瓦教授都在臺下熱烈的鼓掌:真好呀!年輕的女孩、聰明的腦袋、靈活的思維,假以時日,她必將會在世界的舞臺上閃耀光彩! 陶哲軒也不免被她的光彩閃瞎了眼:多年輕呀!他從小就被人認為是“神童”,多年來早已習慣別人的誇讚、習慣比別人聰明,曾經自傲的認為誰都不如他聰明。現在,他發現自己錯了。 這是一種微妙的情感,你以為自己站在金字塔之巔,或者即將站到金字塔之巔,那個小小的塔尖容不下太多人,你知道自己將會是其中之一,放眼望去,你的同齡人沒人能跟你競爭。但現在,一個跟他同樣黃膚黑髮的人、一個女孩,甚至比他還小,也有著登上金字塔之巔的才華和智慧,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你會感到高興,因為有了同路人;還是會感到備受威脅,因為自己有可能被落下? 你是會與她共同進步,還是會激起強烈的競爭意識? 臺下的幾百名聽眾則都在想:真年輕呀!雖然一些想法還有些稚嫩,但不得不說,充滿了“靈光”,就是那種會讓人妒忌得不得了的飛躍的思維模式。她現在還只是一名學生,等她完成了學業,她還會做出多少成果?簡直不敢想象。 數學研究不是拍腦袋,必須有知識積累;但只有知識積累還不夠,還要有靈感,以及願意為數學奉獻一生的覺悟。 數學界從來不缺天才的腦袋,天才生來就是令人妒忌的。天才也總是閃耀的,或早或晚,數學的天空上終會閃耀著他們的光芒。 年僅17歲的中國天才少女在本屆i上造成了一股小小的風潮,年輕,就是她的最大優勢。以一名數學家學成10年後才有可能做出較大的成果的慣例,她會在35歲之前便揚名立萬。 科學界很冷酷無情,男女平等,女性科學家如果無法平衡好家庭與工作,失去了自己原本應該得到的機會,男性科學家可不會體諒你需要生孩子帶孩子操持家務,他們只會暗地嘲笑你太蠢,居然放棄了事業。所以在他們的想法中,康妙玟暫時沒有性別的分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