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頁,學神十三歲,米迦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康妙玟這幾天沒有刷題了,講座是能聽的就去聽,教授們講八卦、講題目都很有一手,講得妙趣橫生,這也是名師的魅力,牛逼科學家不一定是好的老師,但如果牛逼科學家能做一個好老師、有趣的老師,那絕對會大大提升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四所名校都派了教授來做講座,照例也講了冬令營的起源,康妙玟也是在講座上才知道我國學科知識競賽都是跟蘇聯學的,早在50年代就有了,一直到60年代動盪十年開始,被迫中斷。前幾年才又開始跟歐洲那邊接觸,重新搞起學科知識競賽。 1985年中國派了一個4人小組去國際奧數競賽“旁觀”,因為學生人數不足6人,只能以“觀察國”身份參賽,兩名領隊帶兩名學生,其中一名學生拿了一枚銅牌。對於沒有經過集訓、沒有接觸過io的當代中國中學生來說,這個成績已經不錯。 康妙玟忽然反應過來,今年是1990年,蘇聯尚未解體呢。 以前她就是個貪玩的中學生,壓根沒想到會見證歷史,能重來一次,也要多關注一下國際形勢。 冬令營的目的是參加中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簡稱o),從中選擇大概20名國際奧數集訓隊成員,3月參加tea selection test(簡稱tst)測試,挑選出最終的6名隊員。這6人將在北京集訓3個月,期間費用由中國數學會、各省數學會和政府及企業等支出。 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標著“國家”的名字,但實際上不管哪一個級別的學科知識競賽,都是民辦的,哪怕當地教育局挑頭,都會是各地的各種協會主辦,教育局“協辦”,就很有中國特色吧。 度過相對輕鬆的10日、11日,1月12日上午,o第一天考試。 o中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比賽日程也仿照io,為期兩天,都在上午考試,每天考試時間為8點開始的4小時30分鐘,每天3題。 之前鐵老師也讓康妙玟做過前四屆o的考試題目,她覺得命題小組還是充分照顧了學生實力的,題目有簡有難,層次分明。太難了都做不出來未免太為難人,太簡單了又劃分不出來層次。 第一天第一道題是幾何題,第二道題是數論,第三道題是函式。 考場是借了一所大學的大會議室,90名營員一人一桌,埋頭做題,根本顧不上監考老師和巡場老師。 康妙玟花了兩小時做完3題,又檢查一遍。看看沒人提前交卷,只好按捺住心情。 閒得很,又把第三道題的第二種解法寫上去,12點便提前30分鐘交卷出來。 鐵老師跟領隊蹲在樓下等著,見她第一個出來,忙迎上去,“怎麼樣?難嗎?” 說“不難”是不是太討打了一點? “有點難,第三題函式有點難。” “題目是什麼?”遞上紙和筆。 默寫剛考過的題目倒不是什麼稀罕事,考場裡其他89人想必也都有這個能力。 她剛寫完題目,有其他營員出來了,立即有他的領隊和老師迎上他。 下午就沒事了,自由活動,是自己出去玩也好,還是在賓館睡覺也好,都隨便。馬老師問康妙玟要不要出去玩玩散散心,康妙玟問,能去博物館嗎? 馬老師便決定去河南博物館參觀。河南作為中原大省,歷史悠久,文物資源豐富,馬老師帶康妙玟、鄒言、黃雪冰三個人去參觀博物館,其他3個男生在賓館睡覺。 “聽說老師們已經在改卷子了。”黃雪冰倒是訊息靈通。 “現在就改?”鄒言驚訝。 “對,冬令營結束就會選出集訓隊隊員,肯定馬上改卷子。” “哎呀!我不行。”鄒言惋惜的說:“第三題我沒做完。” “現在別說考試和題目,考完就忘了。”康妙玟說。 “再說還有明天呢。你沒做出來,沒準別人也沒做出來。” 把希望寄予他人的失誤可還行?要說能進省隊的絕對是本省中學生中的佼佼者,但未成年的不自信也就在一瞬間,一道題做不出來便開始懷疑自我懷疑人生,所以心態也很重要,康妙玟自覺自己以前經歷過無數次“不如人”,對這方面很有心得,實在不行就躺平嘛,也沒啥的。 反正不要焦慮,焦慮沒用。 晚上回了賓館,給家裡打了電話。這算是她“第一次”離開家,奚繡藍老擔心了,擔心她吃不好睡不好;至於考試,媽媽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