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頁,學神十三歲,米迦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不容易來一趟首都,孩子們都表示一定要來看升旗。 北京市現在還不像30年後那樣到處都是現代化建築、成熟小區,市區也不大,亞運村都算比較偏僻的地方了。北京市民的精神面貌倒是很積極的,走到哪裡都在說9月份亞運會,就沒幾個人知道7月份在北京還有一個國際性的比賽。 這種現狀也很有意思,中學生們一邊為了國家即將舉辦一場國際體育盛事而興奮,但另一邊多少也有點沮喪:難道我們不也是為國爭光嗎?怎麼都沒有人關心的? “可能還是人太少了吧,只有6個人,怎麼跟幾百人的亞運會代表團相比?”陳鵬宇說。他是北京本地人,年齡也最大,平時以老大哥自居。 鄒言點頭,“也是哦。” “也沒什麼好說的,他們運動員在體育館裡為國家拼搏,我們也一樣啊。”康妙玟是最不會為此煩惱的孩子,“其實你們要這麼想,我們中國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口數量,我們不參加一項比賽,那麼比賽的最終結果都是毫無意義的,你怎麼能拒絕一個佔了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家呢?” 學生們都點頭,“就是啊。” “中國在1985年以前都沒有參加過io的比賽,那麼io比賽的結果也只是‘部分地區’,缺少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大國的資料,是不完整的。我們國家為什麼申辦亞運會、申辦奧運會、申辦io,道理都是一樣的。” “道理是什麼?”何素雲問,“是因為中國有錢承辦運動會嗎?” “錢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國,和中國人的面貌,我們不需要盲目崇拜外國、不需要嚮往外國的自由和民主……簡單的說,我們需要樹立的是民族自信心。” 何素雲笑了,“妙玟,你說話像大人。” 唐瀟也笑了,“康妙玟你不應該學數學,你應該去上新聞系,以後當個記者。” 哎,好吧,就這樣吧。 集訓隊的第二階段在緊張活潑中持續了10天,第三次選拔賽即將到來。 現在,12名隊員都沒有太明顯的短板,大家的水平都比較接近,再次以6道題目分出名次,靠的可能更多是“運氣”了。 單墫教授在選拔賽前一天下課的時候專門點名康妙玟,要她不要太緊張,正常發揮即可。 又說:“你們不要覺得我會給康妙玟放水,她還小,只要她願意,她可以晚一點上大學,拼上好幾屆,我對她的要求沒有對你們的要求高。你們進了集訓隊,那就是我和其他教授老師的學生,我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走到io的賽場上,但很可惜,不太可能,只能有6個名額。我希望你們明天能夠發揮你們學到的知識,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儘量成為勝出的那個人!” 嘶,多殘酷呀! 康妙玟已經習慣了教授老師們沒事就cue她,誰叫她年齡最小呢?她默默收拾桌子,集訓隊使用的是自己印的資料,包括試卷,每週都發新試卷,題目不多,但都很難。 此時她腦子裡很平靜,就像教授說的,她還小,今年要是不能入選,明年、後年還可以再戰。她當然想贏,但真要贏不了,也能坦然接受,問題不大。 跟以前相比,她已經走上了以前絕對沒有想到的另一條路,這條路肯定不會是坦途,沒有人會是一帆風順的,她以多年躺平的平和心態來應對,那就完全沒有問題嘛! 現在在一起上課的隊友們,以後會進入不同的大學,保持聯絡很重要,也早就有心思很靈的學生提議搞了聯絡冊,集訓隊第一天的課間休息時間大家都在互相寫通訊錄。康妙玟也不例外,專門拿了一個新筆記本寫通訊錄。每個人都留了兩個地址,學校和家庭住址。 只有24個人的小集體也沒有什麼矛盾,現在只有12個人了,矛盾更沒有了。 男生們晚上在操場上踢足球或是打籃球,何素雲是晨跑,康妙玟是夜跑,於是男生們說好了,輪流送她去琴房練琴,琴房那個時段就她一個人在,男生們都很不放心,主動提出接送她。她練琴,那個男生便在琴房裡安靜刷題,或是看書,看小說的也是有的。等她練琴完畢,再一起去操場鍛鍊。 顏老師並沒有主動跟男生說要多照顧女生,男生們還都挺有紳士風度的,知道照顧小女生,這倒是讓顏老師十分欣慰。 晚飯的時候,男生們說說笑笑,似乎並沒有為明天的選拔賽感到擔憂。比上一次選拔賽好了很多,大概是心理素質更好了一點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