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8部分,尋花問柳 (作者:阿草,鼕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表明了立場,我就知道自己沒有猜錯,他們的心中果然是反對遷都的,只是之前在朝堂上他們知道父皇地心意已決,所以才沒有說出來罷了。
在一眾大臣之中,其實打自一開始就分成非常多的派系,但是經過這將近兩個月的分化和結合,漸漸已經變成了旗幟鮮明的新、舊兩系。其實說起這新、舊兩系,實質就是在父皇身邊的新舊臣子罷了,新臣一系以這三位楊姓修撰為首,他們中雖然大部分人都是朱長文朝裡的官員,但是卻一直反對撤藩,父皇登基後就都成為了父皇的擁護者,這些人不僅在朝裡,而且在地方上的勢力也是極大地。而舊臣一系則是從前一直跟在父皇身邊的幕僚和武將,其中尤以武將居多。
兩系由於利益衝突日漸厲害,相互傾軋的情況也變得非常明顯化了,父皇這一次的遷都顯然會對舊系中人有利,畢竟他們都隨父王在燕京多年,那裡才是他們的根本。相反新系的大臣都是如果突然轉變一個環境,對他們來說都有許多的不便和不利,因此在公在私他們大概都是不贊成遷都的了。
我心裡面雖然明白到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但是這個時候也不願意多說什麼,只等著楊榮他們繼續把話兒說完,因為他們不可能只是單純的想在我的面前提起這件事兒罷了。
“如今皇上未立儲君,又逢遷都這等能夠動搖國本的大事,我們幾個曾私下商量,願意與殿下共同進退啊!”
楊榮說話的時候非常的小聲,但是說出來的話兒卻讓我有平地驚雷的感覺。
“他們這是——”
我只是略一思索,就明白了他們的言中之意。雖說他們是忠於父皇的大臣,但是這種時候總也要為將來謀劃一下,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作臣子的只有先靠向日後的天子,這才能夠避免日後失勢的命運。說起來在父皇的一眾兒子之中,以我的才學文名最高,從前又是清流仕林領袖宋漉的學生,因此三楊他們選中我那也是其來有因了。
只是一時之間我也難以辨清他們說的話兒是不是真心,擔心他們這是別有用心的想要借我來牽制三哥、五哥的勢力,因此我便假作不知他們的言中之意,說道:“能讓幾位編撰大人看得起,孤心中真是感激不盡了。”
三楊見我答話這麼模稜兩可,大概也看出我心中的懷疑,三人對望一眼,最善言的楊士奇說道:“殿下,我們也對您明言了吧,在皇上的一眾皇子之中,我們私底下覺得睿王您才是最有德才繼承皇上大業的人,因此我們都願意和您共同進退。”
話兒說到這個份上,已經是非常的顯然了,我看了一眼顏色都非常凝重的三楊,心想他們投向我的心意大概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這一點從他們眼前這麼默契的神情就可以知道,於是我也不好冷了他們的一番心意,笑道:“三位編撰大人的心意,孤已經知道了,只是這裡並不是說這種事兒的地方,日後孤自然會登門拜訪三位大人的。”
三楊聽見我這麼說,自然也理會得我的意思,頓時都放下心來微微一笑,也就不再說這方面的事兒了。
言笑正歡,父皇也駕到了,他一走進前來,看見我和三楊都含著笑意的說著話兒,不禁微笑問:“長洛和幾位愛卿都在說些什麼呢,也說來讓朕笑一笑。”
我和三楊、還有那位楊公子一起給父皇行了禮,又重新坐下,我先是回答了父皇先前的問話兒:“兒臣正在詢問楊公子一些聽學時的趣事兒,原來他是大名鼎鼎的白鹿書院的學生。”
父皇的目光落在那楊公子的身上,出奇的閃過一絲讚賞之意,然後也順著我的話兒對那楊公子問道:“孝安啊,你身上可有功名啊?”
我聽見父皇以名直呼楊公子,心中就覺得事情透著些古怪,父皇這樣做分明是把楊孝安當作子侄來看待了,這簡直有點不合常理。我心裡面雖然覺得奇怪,但是三楊卻顯然並沒有什麼意外,他們的嘴角都帶著一絲欣喜的笑意,似乎是早就知道事情會是這樣。
楊孝安的確有些氣度,在父皇的問話之中,他不慌不忙的給父皇跪下,這才答道:“回皇上的話兒,臣已在兩年前中了考上了會試,是湖南頭甲三名。只因之前戰亂,所以朝廷暫停取士,才一直未能參加會試。”
看見楊孝安應對得體,父皇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對楊溥笑道:“愛卿啊,你當真是生了個好兒子啊!”
楊溥父子聽見父皇的話兒,連忙都跪了下來,謝過父皇的稱讚,這隻讓我覺得這一次的晚宴並不簡單。
正文 第78章 心意(1)
晚宴的酒菜很快就端了上來,父皇和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